三上口算乘法教学设计1

三上口算乘法教学设计1

ID:28617442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2

三上口算乘法教学设计1_第1页
三上口算乘法教学设计1_第2页
三上口算乘法教学设计1_第3页
三上口算乘法教学设计1_第4页
三上口算乘法教学设计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上口算乘法教学设计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口算乘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68页、69页。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能熟练掌握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今后的笔算乘法打基础,作铺垫。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口算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注重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

2、运用,尊重每一名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掌握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学会口算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掌握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难点:理解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备乘法口诀师:

3、我记得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一个口诀,叫什么?生:乘法口诀。师:那么大家能不能用最整齐,最洪亮的声音齐背一遍呢,展示一下咱们班的集体风貌。2、开小火车,进行口算练习并复习数的组成。2×3=4×5=6×7=8×9=1×4=2×4=6×8=9×6=5×2=7×3=2×7=9×1=3×4=6×4=3×5=1×2=6×5=2×8=900是几个百?7个百是多少?60是多少个十?3个十是多少?5个千是多少?(用课件出示)【设计意图】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先出示口算,是为了学生

4、在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时比较容易。(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师:同学们的乘法口诀掌握的真不错,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准备带大家去游乐场玩,大家想去吗?生:想。师:请和老师一块儿走进美丽的游乐场吧!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什么?生:旋转木马,摩天轮……。师:看图上的小朋友玩的多高兴,你们喜欢玩吗?那我们先一块儿来看看娱乐项目价位表吧。你能根据这个价位表提一个乘法问题吗?(学生思考并提问)。生1:玩5次碰碰车需要多少元?算式是3×5=15(元)生2:玩7次旋

5、转木马需要多少元?算式是2×7=14(元)生3:2人要玩过山车需要多少钱?师:这个数学问题怎么解决呢?生答:2×10=20(元)(假如学生在提数学问题时没有出现和过山车有关的问题,老师就提问:谁能提一个和过山车有关的乘法问题呢?从而导入本课)【设计意图】:在此环节充分利用主题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学生从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6、。2、探究方法师:2×10=20(元)有的同学提前预习了,知道了是20元,但是怎样算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口算乘法。(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汇报)。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1:2个十是20.生2:10个2是20.生3:9个2是18,再加一个2是20……师:老师是这样想的:把10看成是一个单位,10就表示1个十,那么2×一个十=20.那大家来算算4×10=,5×10=,3×30=,5×30=,5×50=,5×500=?500可以看成什么?那要是5

7、000呢?看来一位数乘整十,整百仍然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我们的好朋友聪聪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请你来试试看。出示例1,例2.让学生自己解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重视了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平台,逐步地去感悟哪种口算方法最优化,逐步熟练地运用口算方法并能有效地进行迁移。  3、总结规律师: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20×4=200×4=2000×4=30×2=300×2=3000×2=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总结:先把题目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

8、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师:下面我们用规律来计算几道题。20×4=100×6=10×8=6×30=7×50=4×90=5×20=100?结尾为什么是2个0,因数里只有一个0啊,怎么回事呢?让学生解释。那么,老师说一句话,你来判断一下对不对:在乘法算式里,如果因数里有一个0,那么积一定有一个0.这句话对吗?【设计意图】:思考5×20积的末尾为什么会比因数多出1个0?学生出现一个认知的冲突,两个数相乘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