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的笔记

读老子的笔记

ID:28631895

大小:102.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2-12

读老子的笔记_第1页
读老子的笔记_第2页
读老子的笔记_第3页
读老子的笔记_第4页
读老子的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老子的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摘自《老子解读》兰喜并中华书局出版序言史书对老子记载不详,作者存疑!《史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2、。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又曰:“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用道表示无所不备的“混成”,德指具体事务得以然者。道是大全,是无限,而任何具体存在的事务都是有限的,相对道来说都是一偏。人作为有限的存在,永远不可能实现生存状态的“无限”,只能通过“无为”而“无不为”来达到无“限”。无为并不是一无所事,迫而不动,感而不应,而是迫而后动,感而后应,“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无不为不是肆无忌

3、惮,为所欲为,而是谨慎敬畏,为所宜为。历史上比较通行的版本是东汉时成书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三国时王弼的《老子注》河上公本以清静无为、修身养神的观点解释《老子》,在平民中流传甚广,尤为道教所重视;王弼本注重于辨析名理,阐发“有”“无”,主要流传于文人学者和士大夫阶层。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两种帛书本《老子》,《德》篇在前,《道》篇在后,其中甲本文字不避汉高祖刘邦讳。乙本避刘邦讳,不避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讳。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战国楚墓竹简《老子》是现在所见最早的版本,虽然只有两千多字但对老子思想的研究作用弥足珍贵。历代注老者,或“我注六经”或“六经注我”,各取所需,从不同

4、角度提出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注释:1.道犹路也,可道,可践行也。道是由路引申的形而上的东西。恒,读geng4,周遍、全遍之意。2.夫名者,所以相别尔。有名无名是有分别无分别的意思。始:女之初也。母:像怀子形,一曰像乳子也。3.眇:微之极也;又有广大辽远莫知边际之意。徼:通邀,求取之意。《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观:显示的意思。《国语》:先王耀德不观兵。4.出:发生,显现。谓:意义,意思。5.玄:黑有赤色者为玄。视之则模糊不清,幽远

5、难以分辨。根据玄的字形又有缠绕不清之意。解读:1.道,金文从行,从首。象是人在十字路口之状。当一个人处在“四通八达之衢”时他可以应对所有的方向。《庄子》:道则无遗也/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环中只是一个点,却可以以应无穷。在对应的意义上点是无遗的全。-..2.《淮南子说林训》:扬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尔雅》:九达之谓逵。逵路指四通八达的路。可以南可以北意味着价值上的多元性,选择了任何一个方向就会背离其他的方向,故扬子面临选择,显出焦虑。3.王弼:“名号则失其大旨,称谓则未尽其极。/《老子》之文,欲变而诘者,则失其旨矣;欲名而责者,则违其义也”《老子》一书中虽反复说道,却未“名”道

6、,只是在不同的侧面描述。《庄子》:道昭而不道。4.欲:是有欠缺而有所取。求取则有所选择。无欲便得其环中之一点。但“点”只是静态地应无穷。有欲但不执于一欲,以观其徼。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为而弗恃,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注释:1.盈:假为呈或逞,呈现。2.古字音从言,似乎侧重于声音的发出;声从耳,似乎侧重于声音的接受。和:相应,应和。3.随:顺应。作:兴起。始:谋划。为:成长。居:守持。解读:1.在矛盾的统一体中,对立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7、任何一方的消失都会导致统一体的解体。“一阴一阳之谓道”2.善恶、美丑,不是现象的属性,而是人从自己的一偏对对象所作的设定,但人们往往把其看做是本然的,企图执于一偏而求得所谓的尽善尽美。3.《说文》:圣,通也。《史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