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老子的几点思考

关于读老子的几点思考

ID:33676368

大小:67.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7

关于读老子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关于读老子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关于读老子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关于读老子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关于读老子的几点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读老子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装------------------------------------------订-----------------------------------------线----------------------------------------班级姓名学号-广东财经大学答题纸(格式二)课程读老子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成绩 评阅人评语:==========================================关于读老子的几点思考不知不觉上完了清风老师的读老子课,清风老师对《

2、道德经》生动而精辟的解读给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毋庸置疑,《道德经》是部光辉著作,虽然区区五千余言,但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没有人不被《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所折服,所惊叹。接下来就让鄙人谈谈对《道德经》的几点看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清风老师给我们讲解的第一句话,也是先哲老子写在《道德经》上的开篇第一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句。但到目前为止我对这个“道”的认识还是一知半解的,很多名人大家对“道”6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后来我查了一下,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改为“常”。按我的理解道是可以被描述的,但是这个被描述出来的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3、。《道德经》的这个开篇主旨还是说明一个“变”的概念,和《易经》是一脉相承的。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理解和描述的道,它在我们当时的认知范围是正确的,但是离开的这个范围,对这个道的理解和描述就要做改变和修正了。我们的认知有限,所以我们往往是看到了事物的一面,而从中所认识的“道”就具有局限性,所以老子开篇就告诉我们“道,可道,非常(恒)道”。老子所著《道德经》是让人们进一步了解何谓“道”,所以那些解释为“可以被说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不是老子的本意,老子的本意应该是“道可以认知,但不是一成不变”,而不是“道不可知,一说就非道”。这里有个例子可以说明下:牛顿力学一直是传统物理学的根基和真理,对于物

4、理学家来说就是他们的“道”,可是进入20世纪,在研究微观世界的时候,牛顿力学就不能解释各种物理现象了,所以后来发展出了量子力学。这说明任何一个原理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过界了那就不一定正确了,这也是老子所阐明的“非恒道”“变易”思想。而名,是相伴人的意识而生的,要人的存在,故可名之名,但不是恒久的名。所以,后面才有“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时,人的意识还没有产生,而万物已然开始,有名时,有了意识,人便会名万物,才可辩万物,故心中才有万物,乃是万物之母。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6。清风老师教导我们做人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我非常赞同清风老师

5、的说法,众所周知,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水养育了万物却不去争功。“处众人之所恶”水总是处在最低洼的地方,甘愿默默孕养万物却不夸耀自己的功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水生养了万物却不去占有万物,有孕养万物的作为却不夸耀自己,功成却不居功自傲,正因为水不居功所以它的德行不会泯灭。道做为一个形上的最高本体,其内涵不容易把握,于是老子就用最为接近道的物质——水来进行比喻。水的特质有很多,如不争,就下,柔弱等,都能够获得解释而与道的性质相合,这些特质都是道的一种体现。“故几于道”,在老子看来水大抵是最接近道的了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6、,冲气以为和。《道德经》与其他古人著作的不同在于它充满着逻辑性,虽然没有西方著作的系统逻辑,愚以为对这句话的理解应该从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道生一,这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就像从零到一对于数学的意义一样。道是某种寂寥的非实际物质性的东西,就像某种精神意境和理念一样,不过这个东西化行在天地之间,它首先要有个实物载体。所有的数字,必须要从一开始。零是最高真理,但一是最高真理在数学世界中的第一体现。一生二,指的是阴阳,这个是先把世界万物在性质上先分成两个方向。任何事物都是有两个方向,这就是我们平常所有的好坏高低长短诸如此类,这些都是二元对立统一的;这个就是数学上的正负。6二生三,抱歉我还不理解,

7、同时我也忘了清风老师的讲解了。三生万物,这是一个从基本规则到所有实例的映射过程。而最终,万物,合于道。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对于这句话,很多人都误解老子了,包括曾经的我。像我这种热血青年,台湾回归祖国是毕生的志向,中国必须是统一的大国,怎能同意老子的这种说法呢?后来听了清风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思考,联系到老子所处的那个时代,我才知道老子所说的“小国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