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会考必修三必修填空提纲

理科会考必修三必修填空提纲

ID:28661371

大小:242.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12

理科会考必修三必修填空提纲_第1页
理科会考必修三必修填空提纲_第2页
理科会考必修三必修填空提纲_第3页
理科会考必修三必修填空提纲_第4页
理科会考必修三必修填空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科会考必修三必修填空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儒家:、和;道家:和;墨家:;法家:。2、百家争鸣的时代特征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铁犁牛耕)提高,社会大变革,由社会向社会过渡,贵族垄断教育被打破,由“学在官府”到“学在”。3、百家争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体系的基础。4、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孔子:①思想核心是,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建立和谐社会②要求统治者、包含了民本思想。③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④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2、孟子: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思想;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③主张性本,用扩充人的善性。荀子:①主张施政用“”、“”,以服人②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③提出性本,强调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5、了解道家、墨家、法家思想主张:道家:老子————①认为“”是万物的本原,是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②强调一切要、;③提出“”的政治主张;④具有朴素的思想。墨家:墨子————主张“”、“”、“”、“”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治国;建立专制国家第2课:独尊儒术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1(1)经济:汉初采

3、用家“”思想,期实行“生息”政策,社会经济恢复发展;(2)政治:时,国力强盛,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政治的需要;(3)思想:汉武帝招揽人才,接受了的新儒学。二、董仲舒的新儒学:1、以  为基础(《公羊春秋》),吸收了道  家、  家、     家的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神化体系)。代表作:《      》2、内容: 目的  对策(措施)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为加强君权加强君权,维护社会秩序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措施:思想上:新儒学以统一,适应汉武帝政治的需要,汉武帝新思想;政治上:用参与国家大政;教育上:教育为垄断。用儒家经典“

4、”为学校的教科书;兴办和建立地方教育系,取得独尊地位。四、新儒学的特点是:以学为基础,吸收了道家、家、阴阳家思想;形成儒学的体系形成。五、董仲舒新儒学的贡献:新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和思想;促进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传统美德的形成。第3课:宋明理学1、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思想文化领域逐渐形成“”的趋势;2、理学:是以学为基础,融合、思想,形成以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3、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1)程朱理学北宋:①人物:、。②基本主张:a、认为“”是万物的本原,认为先有后有,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b、同时,

5、把和直接联系起来,;③二程提出的认识论。南宋:①人物:,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②基本主张:a天理就是作为封建道德规范的;b提出、;C格物致知的“物”指。目的是明道德而非求科学之真(二)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认为“”是万物的本原,主张通过求得天理明朝:①人物:他是“心学“的集大成者。②基本主张:a无理、无物;b提出“”、“”学说不同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哲学观本体论“理”在心“理“在心求“理“方法宋明理学影响:是宋明儒学的主流,重主观意志、品德气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有利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性格的形成。但三纲五常维护专制,扼杀人性

6、、男尊女卑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1、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家①自称自己为“异端”,挑战孔子及其儒家的思想;②指出人有;就是天理李贽的是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萌芽的时代要求。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1)、时代背景:政治:明清封建强化,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矛盾和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经济:经济发展,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专制;西东,近代科技传入中(2)、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思想观点黄宗羲政治:批判;提出“天下为,君为”(君民平等)经

7、济:“皆本”思想:主张“众治”;公断出于“学校”(舆论)顾炎武提出:“致用”提出:“,匹夫有责王夫之提出:唯物思想共同主张政治:经济:文化:总结:儒家思想中有哪些精华为现代社会所吸收?有哪些糟粕?精华:①注重个人修养;有利于和谐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维护国家和世界②有利于发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③有利于教育的发展。糟粕①维护封建专制;男尊女卑;扼杀人性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时代背景:①公元前世纪,古希腊发展与繁荣;②奴隶发展到顶峰;③在社会中地位提高。2、智者学派:

8、著名代表人物,以为探索主题。主要观点:①提出“”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否定神的意志为判断标准。是精神的最初体现。②反对;③强调不强求一律。3、苏格拉底:①他倡导“”,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②他提出“”观点③指出的重要性④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哲学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