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理科必修三提纲

历史理科必修三提纲

ID:9007672

大小:150.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4-14

历史理科必修三提纲_第1页
历史理科必修三提纲_第2页
历史理科必修三提纲_第3页
历史理科必修三提纲_第4页
历史理科必修三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理科必修三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必修三模块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2课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经济:铁器和牛耕普遍使用,农耕经济迅速发展,土地私有制出现,井田制瓦解;3.政治: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国家分裂,诸侯争霸;4.文化:各国网络人才,学术环境宽松;士人阶层活跃,受到各诸侯国重用;私学兴起。二、儒家代表(一)孔子(春秋;创始人)1.核心思想:“仁”和“礼”2.天命观: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3.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4.地位:在当时未受重视,但经历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2、在传统文化上成为主流。(二)孟子(战国)1.人性论:人性本善;2.政治观:“仁政”28;民贵君轻;3.价值观:先义后利,舍生取义4.地位:被尊为“亚圣”(三)荀子(战国)1.人性论:人性本恶;2.政治观:礼法并施;3.天命观:制天命而用之;4.地位:战国思想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三、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构成了传统哲学的基础,法家变革的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原因:1.汉朝面临王国问题和匈奴威胁,道家无

3、为思想不能适应政治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2.董仲舒对儒家学说进行改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需要。二、董仲舒的思想:281.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天人感应(解释),君权神授;3.三纲五常学说。三、历史影响:1.对国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同时“天人感应”也有限制君主权力目的;2.对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第4课宋明理学一、产生背景1.佛教和道教盛行,魏晋时期儒学出现危机: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潮流弥漫到社会各个领域;二、理学的流派(一)程朱理学1.代表:程颢、程颐、朱熹2.主张:①世界观:理是万物的本源②方法论:格物致知3.

4、影响:①28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纲常名教思想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元朝成为科举考试内容;明初确定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二)陆王心学1.南宋陆九渊:①世界观:心即理也;②方法论:发明本心;2.明朝王守仁:①世界观:致良知;②方法论: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四、理学影响:1.积极: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2.消极:强调尊卑等级观念,压制和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主要思想家1.李贽(明朝晚期;《焚书》《藏书》等著作)①政治:鞭鞑程朱理学,反对孔孟绝对权威;主张男女平等;②经济:强调正当私欲;

5、③思想:万物的本原是阴阳二气,否定天理。2.王夫之(唯物思想家):理在气中,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3.黄宗羲(中国思想启蒙之父):反对专制暴政(“君害论”)28、鼓吹早期民主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思想。4.顾炎武: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相同主张1.政治:批判君主专制;2.经济:工商皆本;3.文化:经世致用。三、评价1.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和封建纲常礼教;2.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影响有限。中国古代思想总结一、中国古代各历史时期思想脉络时期春秋战国秦朝汉初汉武帝魏晋隋唐宋明明末清初思想状况百家争鸣崇尚法家黄老之术休养生息罢黜百家独尊

6、儒术三教并存相互渗透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批判思想二、儒家思想发展脉络1.创立:春秋;2.继承:战国;3.重创:秦朝;284.主导:西汉;5.发展:宋明;6.批判继承:明清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与实践一、天文学1.战国:《甘石星经》是最早的天文学著作;2.东汉:张衡发明浑象仪、地动仪;3.元朝:郭守敬制简仪。二、数学:东汉《九章算术》标志解决实际问题为内容、以算筹为工具、以十制位计算的数学体系形成。三、农学1.《齐民要术》:南北朝贾思勰,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2.《农书》:元朝王祯,综合南北经验,涉及农林牧副渔,附有插图。3.《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总结历代经验,吸收西

7、方科技。四、医学1.《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2.《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撰写,论述四诊法,被称为医圣。五、四大发明外传以及世界影响:1.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28推进了民众教育和科学普及;2.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3.火药: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消除了封建制度。六、中国古代科技小结1.主要特点:长期领先于世界;实用性很强,缺少理论探究和实验,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学科体系;2.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①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国家统一,中央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重视和支持科技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