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

《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

ID:28691780

大小:32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3

《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_第1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_第2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_第3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_第4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_第5页
资源描述:

《《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版本人教新课标版课程标题《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编稿老师杨雪一校李秀卿二校林卉审核雷晴一、学习目标1、拓宽阅读的视野,阅读相同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2、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3、进一步培养概括主要内容及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二、重点、难点1、学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三、重点解读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1、课文背景资料:安徒生(1805—1875年)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丹麦人。他出

2、生于丹麦中部的小城市欧登塞。因家境贫寒,安徒生幼年未进过正规学校,十四岁时独自去哥本哈根,在剧院里打杂。后来在一些艺术家的帮助之下,获得了助学金,才正式上学。他刻苦学习,终于从文盲变成了作家。2、词语理解:圣诞树闪烁灵魂圣诞树:基督教徒在每年12月25日纪念耶稣诞生,把这一天叫“圣诞节”。过圣诞节的时候,把砍下来的枞树或松树陈设在屋内,用蜡烛、糖果、纸花、玩具、画片等装饰起来,叫作圣诞树。闪烁:发出光亮。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体上的东西,认为死亡就是灵魂离开躯体。3、文路整理。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

3、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4、重点句品析:①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这是故事开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大年夜。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故事接下来讲的却是一个小女孩的悲惨故事。快乐的节日氛围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第6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②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

4、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关于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几句,如,“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一根火柴对女孩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可为什么她还是擦着了一根,并且一根接一根地擦燃,直至擦燃一大把呢?如果说第一次她斗胆“终于”抽出一根,是她实在太冷了的缘故,那么后面的几次,就跟寒冷没有任何关系了。第一次擦燃火柴带来的幻象,带给

5、她片刻的幸福和欢愉,所以她不假思索地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跟“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的踌躇和后者的毫不犹豫,表达了小女孩强烈的内心需求,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成为现实,永远不消失,尤其是慈爱的奶奶,所以她不惜擦燃“一大把”火柴留住幻象中的奶奶。③“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这段话不光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还暗示了小女孩的死,也预示了在下一次小女孩擦燃火柴时

6、,看到的将是奶奶,作者这样写是颇有用心的。④“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如果说,整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幻象能了解小女孩的内心渴望,那么这几句小女孩的内心独白加深了我们的感受。见到亲爱的奶奶,她急迫地叫起来,她知道奶奶也会在火柴熄灭时很快不见,所以恳求奶奶把她带走,她向奶奶表达自己此时痛苦的心情。小女孩的话中四次出现了感叹号,表达了小女孩的渴盼。⑤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

7、地方去了。联系前文的内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我们要注意到句子里的两个“曾经”和两个“幸福”。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前一个“幸福”,联系前文可知其含义: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

8、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5、课文特色: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6、拓展延伸:查找《安徒生童话》,阅读相应的故事。《凡卡》1、课文背景资料;第6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契诃夫(1860—19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