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6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整合.docx

五6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整合.docx

ID:58983244

大小:16.3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0-27

五6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整合.docx_第1页
五6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整合.docx_第2页
五6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整合.docx_第3页
五6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整合.docx_第4页
五6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整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6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整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借助“对比”,关注人物命运——《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整合教学设计整合意图:《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是五年级下学期的两篇课文,该单元以“阅渎外国经典,了解多样文化”为主题展开。《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学生从小就熟悉的故事。《凡卡》人物的命运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类似,理解起来也没有太大困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完全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不但要抓住课文的难点帮助学牛深刻理解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而且要帮助学生掌握两篇课文的表达方式,即作品的写法。:第一,题材相似,这两篇文章都讲述了孩子的悲惨命运。第二,同样的对比手法。《凡卡》一文,将凡卡在城里的生活和美好的乡下生活作对比,从而反衬出了凡卡在城里的生

2、活更加悲惨。而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小女孩美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整合目标:1、通过学习这两篇课文,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虚实结合(对比反衬、以乐景衬悲)的表达方法和这样表达的效果。2、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3、通过阅读汇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阅读兴趣,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著。一、朗诵导入,入情入境。师:同学们,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诗歌送给大家(出示诗歌)师深情(配乐朗读):“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留下一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你

3、别问,这是为什么?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谁吗?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这是当年九岁的刘倩倩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女孩(板书并请大家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夯实基础1、写字:兜(根据汉字发展演变过程,出示这个字的特点,识记字形)2、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第一段:大年三十夜小女孩因为没有卖掉火柴,不敢回家。第二段:小女孩坐在墙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展开了美好的幻想。第三段:小女孩在大年三十夜冻死路旁。三、

4、学习探究,深入体会(一):学习课文第5至10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小女孩的悲惨现实的? 1、课文写了小女孩共擦了5次火柴,她分别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些景象?  (1) 大火炉(第一次幻景) A、小女孩为什么看到了火炉?此时她感受到了什么呢?(火炉、寒冷、温暖) B、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温暖小女孩吧!(小女孩觉得自己……多么舒服啊!)(2)烤鹅(第二次幻景) A、小小的一根火柴多么温暖多么明亮啊!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就来了火炉就不见了,怎么办呢?(再擦一根)她又擦了一根,这一次她看到了……(烤鹅) B、小女孩为什么看到了烤鹅?此时她感受到了什么呢?(幸福)C、在这里你觉得

5、非常有趣的地方是哪一句?(更妙的是……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用了什么修辞?(夸张)她为什么会看到这样的画面?(极度饥饿,渴望食物)(3)圣诞树(第三次幻景)这一次她看到了一棵怎样的圣诞树?(齐读) B、这让小女孩感受到了什么?(幸福) 你为什么觉得这部分景致令小女孩幸福呢?(在这孤寂,寒冷的也晚,能看到着棵既大又美得圣诞树,她应该觉得幸福)但她更渴望亲情来抚慰她孤苦的心灵啊。她唤来了亲情吗? (4)奶奶(第四幻景) A、在她几次擦燃火柴中,唤来了亲情。大家把那句话读一下。(生读) B、这一次小女孩看到了温和慈爱的奶奶,有了温和慈爱的奶奶, 小女孩就不再孤独了,她该多么(激动),多么(高兴)啊!

6、请大家高兴激动的呼喊“奶奶”(生齐声呼喊) C、为了和奶奶一起走,小女孩又该用怎样的语气给奶奶说呢?(请求、乞求、恳求、撒娇)(生试读) D、小女孩最后终于如愿以偿了,她获得了亲情,享受到了快乐。奶奶把她抱走了!带到一个没有……(出示课件)大家把这温馨幸福快乐的时刻朗读一下吧!(生读) E、小女孩飞到了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这个地方究竟是哪里呢?文中有提示呀,找到提示句。(上帝)言外之意,跟上帝在一起,就摆脱了一切痛苦,就能让你幸福,快乐。(二)在这几个自然段中,有一些这样的句子:“她终于抽出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

7、了一大把火柴”。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安排小女孩一次次地擦燃火柴,而不让她擦一次就能看到所有渴望的景象呢?师小结:第一次火柴熄灭后,只剩下火柴梗,第二次熄灭后,只剩下厚冷的墙,第三次熄灭后,只剩下孤寂的夜空、闪烁的星星陪伴可怜的小女孩。世上也没有什么上帝,人死如泥呀!作者把幻景与现实放在一起,形成什么?(板书:对比)这种以喜写悲,使悲显得更悲。(三):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有两个“幸福”,读一读句子,联系前文想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