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

ID:28704689

大小:531.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2-13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_第1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_第2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_第3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_第4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考纲要求全国卷五年考情1.种群的特征(Ⅰ)2017·卷ⅡT31,2016·卷ⅡT5,2015·卷ⅠT31,2013·卷ⅠT5,2013·卷ⅡT31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2017·卷ⅠT5,2017·卷ⅡT31,2017·卷ⅢT5,2015·卷ⅡT31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无考题考点一

2、种群的特征(对应学生用书第195页)[识记—基础梳理]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项目定义特点或意义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②同

3、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种群密度不同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2)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注:“+”、“-”表示增加、减少“―→”、“”表示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由上图分析知: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

4、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3)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图例①类型(如图)a  b   c写出上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②各年龄组成类型的特点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类型年龄组成的特点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增大b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基本不变c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减小(4)种群的空间特征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①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跳蝻。②调查过程: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③取样关键:随机取样。④常用取样

5、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⑤计数原则:同种植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在边界线上的,只统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⑥计算种群密度:某植物种群密度=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②调查过程: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重捕、计数→密度估算。③密度估算公式:种群数量=。④标志重捕法的关键点a.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b.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c.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d.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教材边角知识

6、] 必修3P62“学科交叉 与数学的联系”,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1)这个种群中的鼠的种群密度大约是    只/公顷。(2))若捕捉后该鼠不易再被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    (填“偏高”或“偏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1)88 (2)偏高 该鼠被捕捉一次后不易再被捕捉,再次捕捉的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由种群数量=知,种群数量变大,即估算值大于实际的种群密度。1.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3.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决定的。(√)4.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

8、上蜘蛛的种群密度。(×)【提示】 行道树灌木丛为长方形,调查其中蜘蛛的种群密度应采取等距取样法。5.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提示】 调查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6.从理论上讲,第二次被捕捉时动物躲避捕捉的能力增强,所以调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量要偏小。(×)【提示】 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的数量×第二次捕捉的数量/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偏小,调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量要偏大。[理解—深化探究]1.

9、下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依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a~f分别表示种群的什么特征?【提示】 a~f分别表示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种群密度、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2)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主要依据图中的哪个特征?并说明理由。【提示】 图中的b,即年龄组成。因为不同年龄组成的种群中,老年、成年、幼年的个体数不同,因此可预测其未来的出生率与死亡率进而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