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区2016_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江苏省姜堰区2016_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D:28722908

大小:14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3

江苏省姜堰区2016_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江苏省姜堰区2016_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江苏省姜堰区2016_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江苏省姜堰区2016_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江苏省姜堰区2016_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姜堰区2016_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审题:姜堰区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星空hàohàn(▲)无比,探索永无zhǐjìng(▲),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来。2.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B.“我并不愚蠢呀!”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

2、样好的官职吧?”C.泰州大浦小学、兴化实验小学及姜堰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等近三百人参加了“曹文轩纯美小说阅读欣赏教学”研讨会。D.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3.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老师布置寒假作业的动机主要在于让学生温故知新,不至于因为假期长而荒废学业。B.不少考生为了写出整齐、有一定文采、富有结构感的排比句而搜索枯肠。C.贾里一心做着伟人梦,真是不可救药。D.奥巴马22日说,种族歧视在美国社会仍然根深蒂

3、固,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消失。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1分)①东隅已逝,▲。②不识庐山真面目,▲。③虽乘奔御风,▲。④▲,定然有美丽的街市。⑤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唐代诗人王建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倾诉思念:“▲,▲?”宋代词人苏轼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5.名著阅读。(6分)(1)《小王子》的作者是▲(国籍)的▲(人名)。这篇小说篇幅短小,但丰富大胆的▲(写法),曲折别致的情节,使作品充满了诗情和智慧。(3分)(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他说:“那好吧

4、,我命令你打哈欠。好些年来我没有看见过任何人打哈欠。对我来说,打哈欠倒是新奇的事。来吧,再打个哈欠!这是命令。”“这倒叫我有点紧张……我打不出哈欠来了……”小王子红着脸说。“嗯!嗯!”他回答道:“那么我……命令你忽而打哈欠,忽而……”选段中的“他”是▲。从这段文字看,“他”是一个▲、▲的人。(用两个四字词语回答)(3分)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七(1)班开展了“走进图书馆”的实践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乱中取胜】学校请书法家写了一副对联,对联中10个字的顺序被打乱了,你能把它们还原成一副对联吗?(2分)对联中的10个字是:外

5、古须今书中欲事读知还原后上联:▲下联:▲【火眼金睛】右表是2012年以来学校图书馆购书变化情况。阅读后,请你回答问题。(2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表中反映的两种主要情况:(1)(2)【学以致用】七(1)班班长林华,想邀请图书馆李馆长给班级作阅读专题讲座,但李馆长近期工作繁忙。如果你是李馆长,想委婉拒绝邀请,你将怎么说呢?(4分)▲二、阅读理解(60分)(一)阅读孔尚任的《甲午元旦①》,完成第7题。(6分)萧疏白发不盈颠②,守岁围炉竟废眠③。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④。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⑤。鼓角梅花添一部⑥,五更欢笑

6、拜新年。 【注释】①元旦,即现在的春节。孔尚任,山东曲阜人。写这首诗时诗人已六十六岁,辞官在家乡闲居。②颠,头顶。③废眠,整夜未眠。④买春钱,过新年给亲属分赠喜钱,示庆贺新春。⑤偏,不尽。⑥鼓角,泛指乐器。梅花《梅花落》,乐曲名。一部,一曲。7.(1)《甲午元旦》所写的春节习俗,在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的一项是(▲)(2分)A.鞭炮声声迎新年,妙联横生贴门前。B.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C.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D.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请赏析“守岁围炉竟废眠”中“竟”字的妙处。(2分)▲(3)这首诗表达了

7、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二)阅读下列文言选段,完成8~11题。(14分)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选自《战国策·魏策》)【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④大梁:

8、地名,魏国的首都。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王信之乎( ▲ )   ②愿王察之( ▲ )③而谗言先至( ▲ ) ④后太子罢质(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