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乡愁》教案1.doc

定稿《乡愁》教案1.doc

ID:28722943

大小:12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3

定稿《乡愁》教案1.doc_第1页
定稿《乡愁》教案1.doc_第2页
定稿《乡愁》教案1.doc_第3页
定稿《乡愁》教案1.doc_第4页
定稿《乡愁》教案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定稿《乡愁》教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七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案时间:2013-5-6星期一第六节学科语文年级初一七设计人上课地点科技楼四楼课题乡愁课型校级公开课姓名洪秀竹教学目标情感目标: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重点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资源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朗读录音。教学过程及学生活动差异个性设计一、导入:乡愁到底是什么?很多同学可能还不是很理解,先让我们来看看《回家》的视频二、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

2、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剪不断的乡愁总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永恒描写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 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搜集来的诗句为大家展示一下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崔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乡愁》,看看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又是如何来倾吐心中的乡愁的!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余光中:台湾当代诗人,评论家。请举手的同学把搜集到的有关乡愁的诗句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自由出生朗读。(尽量照顾基础差的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小组内讲解自己了解到的作者相关的知识,并互相补充。6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

4、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早期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土。”70年代

5、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台湾与大陆相隔多年,当时什么都不准往来,隔绝所有一切信息。直至连战访问大陆。所以我们能想象诗人余光中的情感。看《回家之63年后的等待》四、深情地朗读:1.听读。播放《乡愁》的配乐朗读。教师提示:要把一首诗歌读好,必须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注意音的修饰、调的把握、速的调控、情的渗透、节奏的明晰,

6、在对诗歌意象想象的基础上,把自己所形成的情思发之于声,见诸于音。2.学生认真听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对读得好的同学给以掌声鼓励同学听后点评朗读,教师评价并交代朗读的注意事项对朗读有进步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教师提示:可从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句运用、思想感情等角度。学生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可找中等程度学生先答,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小结,归纳整理6试读.学生选一段展示朗读才艺,顺势指出诵读这首诗的三点要求(嘱学生笔记):①要读出节奏;②要读出重音;③要读出感情。幻灯片出示:本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3.练读、展示。学生自行练读,然后

7、点学生读。4.赏读。欣赏配乐朗诵,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五、优美地品读;诗歌的语言言简而意丰,这首《乡愁》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简明而生动的画面。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摹出来。1、诗人是以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以时空变化为线索,也是以个人的成长经历贯穿全诗,从少年到白头,“乡愁”一直伴随左右,这是多吗深切的情感!2、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乡愁的?这些意象的运用有什么效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3、诗人通过四种意象刻画了哪四种离别?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故国别四、细腻地品读。1、简析课文,教师示例。课前提示说,“余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