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讲 种群和群落.doc

第23讲 种群和群落.doc

ID:28764732

大小:1.14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14

第23讲 种群和群落.doc_第1页
第23讲 种群和群落.doc_第2页
第23讲 种群和群落.doc_第3页
第23讲 种群和群落.doc_第4页
第23讲 种群和群落.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3讲 种群和群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3讲 种群和群落[考试标准]考点内容要求必考加试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aa2.标志重捕法aa3.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a4.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bb5.环境容纳量aa6.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性波动a7.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a8.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群落的概念和结构aa2.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aa3.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aa4.顶极群落的概念a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一、种群的基本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①出生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

2、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出生率大小的决定因素:主要由动物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②死亡率: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2)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在一定的时间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就会增加;反之,种群的数量就会减少。(3)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年龄结构(1)概念: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常用年龄金字塔图形表示。(2)种群的年龄组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3)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4)意义:预测种群未来数量动态。3.性比率(1)概念:种群内

3、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2)比例关系:大多数物种的种群性比率基本保持1∶1。4.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1)概念: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①常用方法:标志重捕法。②计算公式:N=M·n/m(N:种群总个体数;M:标志个体数;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二、种群的增长方式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1)实验原理:用培养液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影响。(2)酵母菌计数方法: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3)用比浊计(或比色计)测酵母菌培养液的浑

4、浊程度。2.指数增长与逻辑斯谛增长指数增长逻辑斯谛增长产生原因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其他生物制约的条件特点起始增长很慢,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起始阶段呈加速增长,K/2时增长最快,此后开始减速增长,当到达K值时便停止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3.环境容纳量(K)(1)含义: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变化:种群数量高于K时下降,反之,则上升。(3)实质:是种群在特定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

5、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指数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法。2.实验流程(1)——↓(2)——↓(3)——↓(4)——↓(5)——四、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1.种群的数量波动(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2)原因2.类型实例原因非周期波动欧洲灰鹭气候原因东亚飞蝗气候变化周期波动北极旅鼠食料植物周期性短缺棕背与红松球果产量有关雪兔和猞猁涉及食料植物、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之间的数量

6、互动关系3.调节因素考点二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一、群落的概念1.群落: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2.特点: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复出现。3.实质: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二、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含义群落中的生物在不同高度上的配置状况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原因阳光、食物、栖息场所、温度、氧气等营养、水分、土壤、小地形、风和火等表现植物在不同高度上表现为分层现象,动物也随之具有分层现象大多数群落中的

7、生物表现为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生物的昼夜活动,群落的季节变化三、群落的主要类型[连一连]四、群落演替1.常见类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2.演替的类型[连一连]3.演替的特点(1)原生演替:经历的时间比较长。(2)次生演替:基质和环境条件比较好,经历的时间比较短。4.顶极群落(1)含义:一个群落经过长期的演替,最终所达到的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的状态,演替所达到的这个最终平衡状态叫顶极群落。(2)决定因素:主要由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决定。(3)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处于顶极群落。(4)类型气候类型顶极群落高温高湿热带雨林低温高湿北方针叶林

8、中温中湿温带草原低温低湿苔原极端缺水沙漠1.判断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1)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可设计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