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文化地内涵与功能

企业的文化地内涵与功能

ID:28826051

大小:4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4

企业的文化地内涵与功能_第1页
企业的文化地内涵与功能_第2页
企业的文化地内涵与功能_第3页
企业的文化地内涵与功能_第4页
企业的文化地内涵与功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企业的文化地内涵与功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2、熟悉: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3、掌握:企业文化的功能。教学教具:课堂教学教学难点与重点: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企业文化的功能课时:教学过程: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一)企业文化理论的渊源企业文化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是美国的一些管理学家总结日本管理经验之后提出来的。本世纪八十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而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到八十年代初,日本企业大量进入美国市场,抢走了美

2、国企业在本土的市场份额。为了迎接日本企业的挑战,美国企业界开始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理论就是这种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最早提出企业文化概念的人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威廉·大内。他于1981年出版了自己对日本企业的研究成果,书名为《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在这本书里,他提出: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它们独特的企业文化。这一观点引起了管理学界的广泛重视,吸引了更多的人从事企业文化的研究。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美国又连续出版了三本企业文化的专著,连同威廉·大内的著作一并构成了所谓的“企业文化新潮四重奏”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帕斯卡尔和阿索斯合著《日

3、本企业管理艺术》出版于1981年。在这本书里,作者更深入地阐述了日本企业所特有的企业文化。同年,也出版了特累斯·迪尔与阿伦·肯尼迪合著的《企业文化》一书。在这本书里,作者以日本的经验为基础构建起了企业文化的理论框架。而托马斯·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于1982年出版的《追求卓越》一书则开始运用企业文化的理论框架研究美国企业的成功经验。日本企业和管理学界在美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日本企业管理的实践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静悄悄的企业革命”和“现代管理的成功之道”。东西方企业管理界的学者通过对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世界排名前500名的大企业进行研究

4、发现,这些企业到现在有近三分之一破产或衰落了,著名大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四十年,大大低于人的平均寿命。这些大企业早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培养和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企业文化。诚如美国管理学者汤姆·彼得斯、南希·奥斯汀在《寻求优势》中所说:“一个伟大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理论最早出现于美国,而其作为一种主流的管理思想则最早出现于日本。作为管理哲学的企业文化,它是管理实践的结晶,又是管理科学的发展,其基点是以人为本。它强调管理以

5、人为中心,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重视人的需求的多样性,运用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等文化观念,来营造整体的企业人生,使管理从技术上升为艺术。中国企业和学术界明确提出和开展企业文化研究,始于八十年代中期,但作为一种客观的文化现象,企业文化早在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的发展中就曾有意识地开展,并颇有建树。如著名的四川民生实业公司的创始人卢作孚先生认为:“做事业有二重目的:第一是自己尽量地帮助事业;第二是要求事业尽量帮助事业。”他把“超个人成功”、“超赚钱主义”当作他经营事业的目的。为此,他给民生公司制定了十六字的服务宗旨:“服务社会、便利

6、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在他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下,形成了著名的“民生精神”。创办于1932年的天津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创始人宋卿建立一套被称为“东亚精神”的文化管理模式,通过厂训、主义、东亚铭、厂歌等“精神训练”来强化职工的爱厂意识和敬业精神,使东亚公司历经20多年而不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非常重视发挥人的因素,强调:“人的因素第一”、“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忘我劳动的先进模范人物,其中以“铁人”王进喜为杰出代表。在大庆油田创业的历史中

7、,曾创下连续十几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的奇迹,这与令世人振奋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在管理思想上,我国曾提出“[w1]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引起了世界企业管理界的广泛关注。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企业受到商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提高竞争力,国内的企业普遍学习和跟踪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从开始着重学习国外企业的规范管理,到有意识地关注国外企业的企业文化,反映了国内企业管理的进步。但是,在当时技术相当落后、管理不上正轨的情况下,企业文化不可能得到企

8、业家的十分重视,只能停留在谈论和宣传的阶段。直到九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