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草木有情.doc

第三单元 草木有情.doc

ID:28826823

大小:155.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2-14

第三单元 草木有情.doc_第1页
第三单元 草木有情.doc_第2页
第三单元 草木有情.doc_第3页
第三单元 草木有情.doc_第4页
第三单元 草木有情.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草木有情.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草木有情精品赏读5白杨礼赞⊙收获平台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晕圈()虬枝()婆娑()坦荡如砥()秀颀()无垠()倦怠()恹恹欲睡()二.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答:(2)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争上进的精神。答:三.仿照例句造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争上进的精神。答:四.文中在赞美白杨树是

2、树中的“伟丈夫”之前,先假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答: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决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不折不挠

3、,对抗着西北风。1.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答:2.白杨树的不平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3.找出文段中体现白杨树品质的句子。团结:正直:进取:坚强:朴质:4.茅盾曾写过一首“题白杨图”诗,请概括本节内容为这首诗续一个颔联。《题白杨图》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5.如果把“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改为“这是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答:6.当你面对这么一排或几株白杨树的时候,你会

4、对它们诉说些什么?答:7.请你选择一种树木,也对它作一段描写,写出自己的感受。答:⊙发展空间樟树赞茹志娟上海宋庆龄故居前有两棵树。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点,就劝宋庆龄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这是两棵樟树。广东有种英雄树,它长得很高。如果在它周围有别的树木,它一定要长得比别的树高出一段,方才罢休。据说它叫花红。仔细想想,即使花大如轮,长在那么高的树上,伸着脖子,仰着脑袋,欣赏起来,[]一定有趣。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躯干。茂盛盛的倒是它的枝丫,生发开来的枝丫,长到一定程度,犹如

5、小树干那么粗壮。粗粗壮壮的枝丫,从同一个母体躯干里生发出来,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繁繁密密,阴凉特大。这是阴凉很大的两棵樟树。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就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花花绿绿的,屈体前进的,以叶作伪装的,密密麻麻、不易发现的。它们自己寄生在树上,还在那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并且教唆后代如何寄生。树蛀空了,可它们不死,而且散开去,另去物色寄生体。樟树不招虫。这个特点,在它作为树的时候,就表现得十分充分。别的树要喷洒药水,而它却不必。原来是在树的本身,树的体内,就有一种拒虫的气味

6、,因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气味,人们就称它为香气。更难得的是,樟树将这种拒虫的香气,永久保持,至死不变。这一点,恐怕世界上任何科学制作的化妆品,都难以做到的。即使当它枝枯叶谢的时候,当它作为木料的时候,它的香气也永远不变,永不消失。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高就高在这里,贵也贵在这里。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前,有两棵樟树。这是两棵阴凉大,不招虫的樟树。1.文中第四节括号内应填哪个词语最确切?()A.也许B.确实C.难保D.或许2.文章的题目是《樟树赞》,作者在第七节中却写了石榴树,这样写有什

7、么作用?答:3.作者在第五节开头说“樟树不高”,在第八节结尾又说“樟树的高就高在这里”,前者与后者是否矛盾?为什么?答:4.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两项()()A、《樟树赞》和《白杨礼赞》都用了象征手法。B、本文赞美了樟树造福人类、抗拒腐蚀的品格,表达了对领袖人物宋庆龄的崇敬与赞美。C、作者以赞美樟树为抒情线索,反复咏叹“这是两棵樟树”,引人回味。D、全文在赞美樟树的同时,也歌颂了英雄树出人头地的品质。⊙博闻广知茅盾,作家,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

8、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从此开始他的文学生涯。1920年任《小说月报》主编。同年12月底,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积极从事政治活动,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武汉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1930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7年后,到武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编《文艺阵地》。1938年冬,赴新疆任教,任新疆各族文化协会联合会主席。1940年5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