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经验地地总结

中医临床经验地地总结

ID:28866320

大小:5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4

中医临床经验地地总结_第1页
中医临床经验地地总结_第2页
中医临床经验地地总结_第3页
中医临床经验地地总结_第4页
中医临床经验地地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临床经验地地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病案分析一肺炎喘嗽1.定义: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临床主要特征。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2.病例:患儿,女,4岁,2010年12月30日就诊。患儿于2010年10月底出现咳嗽,呈阵发性连声咳,遂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静点药物治疗1周(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症状好转后未再治疗。停止治疗三天后咳嗽较前略重,咯痰不利,遂在当地诊所口服中汤药治疗一月余,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且出现间断发热,随后就诊于“县人民医院”,并住院治疗18天,好

2、转后出院,出院后1周因受凉后咳嗽再次加重,咯痰不利,伴发热,为进一步诊治,于2010年12月28日就诊于我院,由门诊以“支气管肺炎”收住院。入院证见:咳嗽,呈阵发性呛咳,间断发热,给予退热药后热可退,咯少量白稀痰,喉中痰鸣,无口渴,纳差,大便干,小便调。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痰鸣音,右下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心腹(—)。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胸片示:右下肺纹理增粗;支气管肺炎。3.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有外因、内因之分。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或由感冒、咳嗽

3、等疾病转变而来;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卫外不固。小儿外感风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肺气失司,化热灼津,炼液成痰,阻于气道,清宣肃降功能失职,以致肺气闭郁,出现咳嗽、气喘、痰鸣、鼻煽等证候,发为肺炎喘嗽。肺炎喘嗽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常累及脾,亦可内窜心肝。外感风邪、内蕴痰虫,导致肺气闭塞是本病的主要机理,痰热是其病理产物。本病多见于发病的初期,常在寒冷季节发生。本病迁延日久,反复不愈者,小婴儿或新生儿患此病,也多致危重,须特别留心。4、辩证分析:肺主皮毛,风寒之邪外侵,由皮毛而入,寒邪犯表

4、,肺卫失宣,产生风寒表证,故见无汗,咯痰白稀等表证;寒邪束肺,肺气闭郁,失于宣降,其气上逆,则致呛咳气急;肺主气功能失职,水液输化无权,凝而为痰,则见痰涎色白而清稀。舌苔脉与证相符。5.诊断:中医诊断:肺炎喘嗽风寒闭肺6.辨证要点: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肺炎喘嗽病初与感冒相似,均为表证,但肺炎表证时间短暂,很快入里化热,主要特点为咳嗽、气喘。初起应分清风热还是风寒,风寒者多恶寒无汗,痰多清稀,风热者则为发热重,咳痰粘稠。痰阻肺闭时应辨清热重、痰重,热重者高热稽留不退,面红唇赤,烦渴引饮;痰重者喉中痰鸣,痰

5、声辘辘,胸高气急。若高热炽盛,喘憋严重,呼吸困难,为毒热闭;肺重症。若正虚邪盛出现心阳虚衰,热陷厥阴,为病邪猖獗正气不支的危重变症。7.治则治法:本病治疗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本法则。开肺以恢复肺气宣发肃降功能为要务,宣肃如常则咳喘自平,治以辛温宣肺,化痰止咳。8.李遇春专家方:紫草6g百部4g地骨皮6g芦根10g炙桑白皮4g杏仁4g陈皮5g黄芩4g炒莱菔子4g炒苏子4g(打)甘草3g三剂,水煎200ml,一日一剂。9.方解:本方系华盖散合泻白散加减。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宣肺解表,祛痰止咳)泻白散

6、(《小儿药证直诀》清泻肺热,平喘止咳),本方是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乃针对小儿稚阴之素质,兼顾肺为娇脏。方取桑白皮、地骨皮较为平和之品,而避芩连之苦寒,防其过寒伤正。炙桑白皮—主入肺经,蜜炙去其寒性,辅以润肺,更宜于清泻肺热,平喘止咳;杏仁—苦、微温,味苦能降,且兼疏利开通之性,降肺气之中兼有宣肺之功而达止咳平喘;苏子—辛、温,降气化痰,止咳平喘;陈皮—辛、苦、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地骨皮—入肺,泻肺中伏火,且有养阴之功,与桑白皮配伍清泻肺火,以复肺气之肃降;紫草—现代研究表明有缓和的解热作用,对金黄色葡

7、萄球菌、流感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百部—苦、微温,润肺止咳;芦根—味甘,清热生津;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炒莱菔子—辛、甘、平,炒用消食开胃、化痰止咳、降气平喘;炒苏子—辛、温,降气化痰,止咳平喘,助莱菔子化痰消食;甘草—甘、平,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10.历代医家论述:1)肺炎的病名,在中医文献中首先见于清·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气促发喘鼻煽胸高第五十一》是对叙述麻疹出现“喘而无涕,兼之鼻煽”时所立的病名,即是指继发于麻疹的肺炎。2)对于小儿肺炎病证的认识和记载,却可追朔至很早的古

8、代,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有:“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岐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这段描述不但较明确地记载了病证表现,而且谈到了辨脉预后的方法,与今日肺炎临床十分相似。3)《内经》中还论及“肺风”、“肺病”,《金匮》中论及“肺胀”、“咳逆上气”等病证,对于肺炎的认识和治疗,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宋以后的儿科方书,将肺炎证治归于喘嗽门,至明代,认识更为明确,秦景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