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 3.1 认识三角形教案(第3课时) 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3.1 认识三角形教案(第3课时) 北师大版

ID:28931544

大小:1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5

七年级数学下册 3.1 认识三角形教案(第3课时) 北师大版_第1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 3.1 认识三角形教案(第3课时) 北师大版_第2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 3.1 认识三角形教案(第3课时) 北师大版_第3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 3.1 认识三角形教案(第3课时) 北师大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下册 3.1 认识三角形教案(第3课时) 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1认识三角形(第3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并掌握其性质,会做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想象、动手做、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问题的发现解决,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二、教学设计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第三环节:合作学习再探新知;第四环节:精设练习巩固新知;第五环节:共同小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创设情

2、境引入新课活动内容: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的顶点、三边、内角、三边关系、三角形内角和等知识。同学们现在看老师利用一支铅笔就可以支起一个三角形,(演示),你能做到吗?活动目的:一堂新课的引入是老师与学生课堂交往活动的开始,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铺垫,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破除疑难心理、乏味心理的关键。一个成功的引入,是让学生感觉到他熟知的生活,可使学生迅速投入到课堂中来,对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接下来教学活动将成为他们一种开心快乐的游戏。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活动内容:活动一:复习线段的中点定义和确定线段中点的方法,类比得出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和三角形

3、中线的作法。ABCD(1)定义: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2)三角形中线是条线段。如图线段AD(3)几何表达:∵AD是三角形ABC的中线∴BD=DC=BC(4)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CD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活动二:探索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性质(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中分别讨论)。(1)在纸上任画一个锐角三角形,并画出它的三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也有同样的位置关系吗?动手画一画。(3)你能用折纸的方法得到三角形一条中线吗?你能折出它的三条中线并探究其位置关系吗?结论: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

4、心。(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活动目的:以线段的中点知识类比出三角形的中线知识,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引出新知识,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既验证三角形的性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第三环节:合作学习再探新知活动内容:活动三:类比角平分线定义以及三角形三条中线位置关系的探究过程探究三角形角平分线定义以及位置关系。1ABCE2(1)定义: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

5、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条线段,如图线段AE。(注:角平分线是条射线,而三角形角平分线是条线段)(3)几何表达:∵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1=∠2=∠BAC(或∠BAC=2∠1=2∠2)(4)分组画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并探究其规律。(5)用折纸的方法探究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位置关系。结论: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内部)活动目的:三角形的角分线定义和性质,是在三角形的中线知识学习后进行的,可以完全通过类比获得,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实现类比学习,进一步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第四环节:

6、精设练习巩固新知活动内容:1、C是ΔABC的角平分线(如图),那么∠BAC=∠BAD;2、E是ΔABC的中线(如图),那么BC=BE。3、如图,三边均不等长的,若在此三角形内找一点O,使得、、的面积均相等。判断下列作法哪个正确?A.做中线AD,再取AD的中点OB.分别作中线AD、BE,再取两中线的交点OC.分别作高线AD、DE,再取两高线交点OD.分别作、的角平分线,再取此两角平分线的交点OCABD4、在ΔABC中,CD是中线,已知BC-AC=5cm,ΔDBC的周长为25cm,求ΔADC的周长。5、如图,在△ABC中,∠BAC=68°,∠B=36°,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求∠ADB

7、的度数。6、思考:一块三角形的煎饼,要把它分成面积大小相同的6块应怎样分?你有多少种分法?如果限定只能切三刀呢?活动目的:数学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要通过一定的思考练习,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性。第五环节:共同小结布置作业活动内容:1、小结本节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收获,同时也可以谈谈你还有没有什么困惑……2、2布置作业:课本71页知识技能第1题,72页问题解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