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上教科版期末卷二 答案

物理八上教科版期末卷二 答案

ID:28945336

大小:2.24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5

物理八上教科版期末卷二 答案_第1页
物理八上教科版期末卷二 答案_第2页
物理八上教科版期末卷二 答案_第3页
物理八上教科版期末卷二 答案_第4页
物理八上教科版期末卷二 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八上教科版期末卷二 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品期末卷2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分析】把以上速度的单位全部化成与高速公路上标志牌上的速度单位相一致的km/h,再与高速公路上规定的速度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m/s=3.6km/h,30m/s=108km/h,300m/s=1080km/h,3000m/s=10800km/h,所以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它的速度最接近108km/h.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单位的换算,关键是要知道高速公路上允许的最高速度和最低速度是多少.2.【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

2、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也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此速度与通过路程的长短和运动时间无关.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知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3.【分析】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A、噪声的产生处是在学校外面,学生在教室内上课需要讨论回答问题,保持安静、不讲话,不合理,符合题意;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

3、声,合理,但不符合题意.C、如果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可以从声音的接受处减弱噪声,但学生同样也听不到老师的讲课声音,不合理,符合题意;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会显示噪声的分贝,但无法减弱噪声,不合理,符合题意;选ACD.【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解答.4.【分析】①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②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③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

4、接收处;④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解答】解:A、因为太空中是没有空气的,宇航员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说明真空中不能传声,故A错误.B、手指按在小提琴弦的不同位置,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C、道路两旁建有隔音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利用B超检查人体疾病就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与信息,以及声音与能量利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声学综合题.5.【分析】(1)平面镜

5、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2)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照相机照相时底片上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解答】解:(1)天鹅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故AB错误;精品(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即底片上的像变小些,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涉及到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知识点,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6.【分析

6、】光由空气通过玻璃砖要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第二次由玻璃砖斜射再进入空气,两次均符合折射定律.【解答】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靠近法线;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要远离法线.选项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

7、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7.【分析】①常用温度的计量单位是℃,读作“摄氏度”;②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都需要放出热量;③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解答】解:A、预报的最低气温是﹣1℃,读作负1摄氏度或零下1摄氏度.此选项错误;B、全天最高气温是3℃.此选项错误;C、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冰晶,形成过程会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D、雨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这是一道基础题,要求会读温度,知道雨、雪形成的原因及吸放热情况

8、.8.【分析】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不符合题意;B、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冒出的温度较低的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符合题意;C、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