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上教科版期末卷一 答案

物理八上教科版期末卷一 答案

ID:28947866

大小:2.24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5

物理八上教科版期末卷一 答案_第1页
物理八上教科版期末卷一 答案_第2页
物理八上教科版期末卷一 答案_第3页
物理八上教科版期末卷一 答案_第4页
物理八上教科版期末卷一 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八上教科版期末卷一 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品期末卷1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A、以小明同学的自行车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与自行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向西运动的,故A正确;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是向西运动的,以公共汽车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与公共汽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向东运动的,故B错误;C、以新华大街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和新华大街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静止的,故C错误

2、;D、以天上飞过的小鸟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和天上飞过的小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于天上飞过的小鸟的方向不确定,所以路两面的高楼运动的方向是不确定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谁是参照物时,关键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没有位置的变化.2.【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解答】解:由题干中的

3、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错误;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B错误;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乙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乙运动快,故C正确;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路程与时间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判断,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突破.3.【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4、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根据这个内容,对本题进行分析.【解答】解:因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小,说明响度与离声源距离有关.例如:当我们听不清某个人说话的声音时,总是强调对方要“大点声”,就是要求对方说话时响度大;同理,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响度.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响度知识的了解,并要掌握与响度有关的因素.4.【分析】(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

5、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3)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接收处;(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解答】解:精品A、因为太空中是没有空气的,宇航员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说明真空中不能传声,故A错误;B、手指按在小提琴弦的不同位置,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C、道路两旁建有隔音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利用B超检查人体疾病就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声

6、音与信息,以及声音与能量利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声学综合题.5.【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水变成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故B错误;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酒精变成酒精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

7、,故C正确;D、初冬树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树木发生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6.【分析】利用题目中告诉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人观察到得烛焰的像的性质,从而可以确定答案.【解答】解: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在凸透镜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只有选择项C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故选C.【点评】这是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考查的一

8、道比较容易的题目,通过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确定成像的性质,然后与选择项对应确定答案.7.【分析】据图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还是后方,而后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