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争艳开题报告

杨争艳开题报告

ID:28952295

大小:5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5

杨争艳开题报告_第1页
杨争艳开题报告_第2页
杨争艳开题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杨争艳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阳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题目DEM粗差剔除方法研究学生姓名杨争艳学号09009410638指导教师苏博专业测绘工程职称/学位助教/硕士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选题的意义:作为4D产品(DEM-数字高程模型、DOM-数字正射影像、DLG-数字线划图、DRG-数字栅格图)之一的数字高程模型是建立地形高程数据库和各类GIS(地理信息系统)库,进行地形定量分析等方面所必需的基本数据。DEM生产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质量控制,而粗差是影响DEM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统计规律,常用2倍或3倍中误差作为极

2、限误差,即模型误差大于极限误差的观测数据被认为是粗差。粗差的产生主要出现在DEM的生产过程中,并最终表现在高程Z上。粗差作为一种误差来源,常通过小心谨慎地工作,采取适当方法和观测措施来避免或者减少。但随着仪器内符合精度的不断提高和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得数据采集过程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粗差更加隐蔽,如果不及时地处理粗差,将使平差结果受到严重的歪曲有时甚至导致DEM及其产品的严重失真,甚至完全不能使用。所以,本课题是在对现阶段的DEM粗差探测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基于趋势面的检测DEM粗差的方法,并证明其可

3、行性。研究状况:原始的DEM数据结构有规则和不规则两类。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在规则格网的DEM数据中探测粗差相对简单一些,因而研究成果也相对丰富,如Hannah(1981)的基于坡度信息算法,FolicíSimon(1994)的统计参数法,以及Lóper(1997)的主成分分析法等等。如果原始DEM为不规则数据,要转成规则格网点,则需经过数学内插的方法处理。在此过程中,原始数据中粗差点会影响到转换后的多个格网点,从而增加格网点粗差检测的难度。本文是在探讨常用的各种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基于趋势面的DEM粗差探

4、测与剔除方法。根据DEM的数据源、数据特点和所具备的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DEM粗差探测和剔除方法。论文总述了六种方法,其中重点分析第六种。(1)基于三维可视化的DEM粗差探测与剔除;(2)基于高程信息的不规则分布数据粗差探测与剔除;(3)基于不规则分布数据中粗差的算法;(4)检测规则分布数据中粗差的算法;(5)检测不规则分布数据中的算法;(6)基于趋势面的粗差探测与剔除方法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第3页(共3页)课题的主要内容:本课题是在对现有的DEM粗差探测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讨论

5、,并证明其可行性。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提出了论文的选题意义,并且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接着对现阶段常用DEM粗差剔除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对移动曲面拟合法探测DEM粗差并剔除粗差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并结合实验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与展望。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综述法;分析综合法;列举法;撰写提纲法一、引言1、选题意义2、研究现状二、DEM粗差剔除方法研究三、基于趋势面的粗差剔出方法研究1、获取数据采集后形成的原始DEM数据2、数据除处理3、粗差检测及修正4、实验分析四、总结与展望准备情况(已发表或

6、撰写的相关文章、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情况等)参考文献[1]李德仁.误差处理和可靠性理论[M].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2]朱庆,李志林.数字高程模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3]张剑清,张祖勋.数字摄影测量学[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郭建东,屈明生.DEM/DOM的生产与质量控制[J].地矿测绘,2006,22(2):7-10.[5]武汉测绘科技大学量平差教研室.测量平差基础[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6]李志林,朱庆.数字高

7、程模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7]王家耀,陈毓芬.理论地图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8]黄宏波,梁鑫,杨晓云,罗刚.基于参数统计的DEM粗差探测算法[J].测绘工程2008.[9]吉长东,韩颜顺,何孝莹,乔仰文.大区域离散型DEM源数据粗差探测与剔除.[J].测绘通报.2006.[10]王贵满,王东华.DEM的粗差探测与生产质量控制方法[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11]杨晓云,顾利亚,岑敏仪,等.基于不同大小窗口的移动曲面拟合法探测不规则DEM粗差的一种方法[J]

8、.测绘学报,2005,34(2):1482153.[12]杨元喜.自适应抗差最小二乘估计[J].测绘学报,1996,25(3):206~211.[2]张菊清.近代测量数据处理[M].西安:长安大学出版社,2003.[13]汤国安,刘学军,闾国年.数字高程模型及地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4]杨元喜.抗差估计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八一出版社.[15]黄幼才.数据探测与抗差估计[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