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先秦诸子概说习题

第一章先秦诸子概说习题

ID:28987391

大小:72.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15

第一章先秦诸子概说习题_第1页
第一章先秦诸子概说习题_第2页
第一章先秦诸子概说习题_第3页
第一章先秦诸子概说习题_第4页
第一章先秦诸子概说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章先秦诸子概说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先秦诸子概说习题一、简答题1、诸子散文有什么主要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2、谈谈先秦诸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3、诸子散文兴起的原因。二、论述题1、试论述诸子散文的发展轨迹第二章孔子的思想与《论语》的文学成就习题一、简答题1、《论语》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2、简述《论语》的文学价值。3、《论语》的影响:主要是思想的影响。4、《论语》的作者及其成书。二、论述题1、试论述《论语》的艺术特色。第三章《孟子》《荀子》的思想和文学成就习题一、简答题1.《孟子》的文章为什么善辩?这一特点在作品中有什么具体表现?2、举例说明《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3、简述《荀子》散文的写作特点。二、论述题1、孟子

2、文章的气势与他的思想和为人有什么关系?第四章老、庄思想与《庄子》其书习题一、简答题1、《老子》一书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其实就是它寓言的特色?请举例说明《庄子》寓言有哪些特色?163、简述《庄子》的散文风格4、《庄子》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什么地方?二、论述题1、论述《庄子》一书的思想。第五章法家思想与《韩非子》的文学成就习题一、简答题1、简述《韩非子》中寓言的特点。二、论述题1、韩非散文的峻峭风格是怎样形成的?这种风格和他的思想有什么联系?第六章其他各家思想及主张简述习题一、简答题1.《墨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怎样形成的?2、简述《墨子》的文风。第七

3、章诸子思想与文学的现代意义习题论述题1、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第一章先秦诸子概说习题(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诸子散文有什么主要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关注现实,崇尚理性。战国时期,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向人们提出了各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春秋以来思想文化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材料,提高了人们的思辨能力,同时也极大地动摇了商周时期的天命神权观念。产生于这种背景下的战国散文热切地关注现实生活,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16(2)鲜明地体现了士的独立人格,由此又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在百家争鸣中,人们打破了对统治者和传统观念的迷信,敢于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无所顾忌地发表见解,“人人自以为

4、道德矣……皆自以为至极,而思以其道易天下者也”(《文史通义·原道》)。在作者面前,没有不可逾越的禁区,没有不可触及的权威。他们为建立和宣扬自己的学说,展开了恢宏大胆的议论。(3)注重形象,富于情感。作者无论是讲学论道,还是与人论争,都力求浅显生动。他们往往从具体的生活现象出发,取譬设喻,寓道理于形象之中。作者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去评说是非,表达对生活的认识。他们的喜怒哀乐时时跳荡在字里行间。2、谈谈先秦诸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2)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

5、孟子》、《庄子》,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3)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3、诸子散文兴起的原因(1)16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无私

6、人之师,亦无私家之著述;春秋以后,王官之学散于民间,私学兴起,私家著述出现。古代典籍,皆掌于官。周官三百六十,《易》掌于春官太卜,《书》在外史,《诗》领太师,《礼》自宗伯,《乐》有司成,《春秋》各有国史。《六艺》皆周之旧典,学者所习,不越官司典守。自周衰而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老子弃史职而西出关,重黎失守而为司马,自王章礼乐之官师放而不具,逸在草野,始各以其所习闻之道传授子弟,于是讲学之风大盛,诸子百家之说蜂起矣。(2)战国之时,百家争鸣,处士横议。各家出其所学,自由论辩,于是著书立说,蔚为风尚。封建制之破坏 

7、周自东迁之后,封建之制,因而瓦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强弱之争既起,兼并之事益烈,时君世主,各务求贤以自辅。或枉驾于陋巷,或拥彗而先驱,吸收他国之人才而利用之。盖得之则可以为雄,失之且足以为吾患也。故秦迎孟尝,而齐王速复其位;商鞅去国,而魏遂弱于秦。游士之声价既重于时,贵族之阶级乃扫荡廓清,无思想言论之束缚。而士之欲得志于时者,莫不研精学问,标新立异,以取重于当时。于是百家并起,学术大盛矣。(3)士阶层的兴起,为散文勃兴准备了人才条件;①士的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