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ID:28992493

大小:233.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15

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内容:1-8课出卷人: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答案,填在对应的题号下。每小题1.5分,共48分。)1.下列属于青春期带来的生理变化的是()①性机能的成熟②身体外形的急剧变化③内部器官的完善④自我意识的增强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正处在青春期的我们,时刻体验着成长的喜悦,也经常感受到成长的烦恼,心理充满着矛盾。对于青春期的这种内心矛盾,我们可以这样做()①参加集体活动,在

2、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②听之任之,不用理会③面对这些矛盾,我们可以向父母、老师、朋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④我们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通过适当的途径调节这些矛盾心理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虽然生命有时像苇草一样脆弱,但思想使我们强大。只有当思维日渐成熟,我们才能真正长大。青春期思维的独立是指()A.一味追求独特,不人云亦云B.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C.敢于和别人争辩,一切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做D.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倾听、接纳他人的意见4.步入青春期,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批判性。下列对

3、“思维的批判性”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批判是为了表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②批判只针对事情本身,而不是对人的攻击③批判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能有效的解决问题④批判只是一味否定,不考虑他人的感受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性别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征的固有印象。对性别角色的认识()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与异性的不同特点②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塑造自我形象③可以帮助我们学会与异性相处④一定有利于自身潜能的发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人人都说:“男生女生不一样。”事实的确如此,男生女生在对许多事情的态度和能力上的确

4、不一样,这使得男生女生拥有各自的性别优势。对此,我们正确的态度有()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②应相互理解,相互帮助③不应因自己某一方面的优势而自傲④不应因自己某一方面的欠缺而自卑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7.进入青春期,青少年出现了心理萌动。以下属于青春期心理萌动的是()①在异性面前有自我表现的欲望②青春期出现萌动心理是正常的心理现象③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④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8.真正的爱情,它是一种能力,不是依附。只有经过平凡而漫长的岁月,只有永无休止地重复柴米油盐酱醋,只有经过努力

5、和奋斗的考验,才能体会它的丰富内涵。这说明爱情()①是一种高尚的情感②意味着欣赏与尊重③需要责任和能力④就是对异性的欣赏、对美好的向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年轻人面对艰难困难,不要轻易放弃,要自信自强,坚持到最后。就像大地里的一颗种子,要努力的生根、发芽、长叶……才会有所收获。下列对自信、自强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①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③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④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

6、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12岁那年便选择了探索世界奥秘的人生之路;马克思17岁时就提出“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重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周恩来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要想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丽,必须做到()①树立远大的理想②规划青春路径③不停止青春的探索④思考自己应如何走过青春之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11.下列言行与漫画蕴含的主旨一致的是()①在学习中,我们需要严格自律 ②端正自己的行为,就一定能做到慎独 ③无论老师在不在,自习课上我们都应遵守课堂纪律 ④我们应管理好自己,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A.①②③B.②

7、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下列对“止于至善”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是人的一种“至善”追求②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③它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④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3.古语“怒发冲冠”“哀民生之多艰”“漫卷诗书喜欲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分别表达的情绪是()A.喜、惧、哀、怒B.怒、哀、喜、惧C.喜、怒、哀、惧、D.惧、怒、喜、哀、14.如果人们对什么都无所谓,那么生活将是一潭死水。下列对情绪的作用的认识,不正确的

8、是()A.不同的情绪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B.情绪对人们的观念和行动的影响不大C.情绪可能让我们的行为积极D.情绪可能让我们的行为消极15.你是否也一直在“后悔过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