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文章选摘》word版

《史学文章选摘》word版

ID:29028417

大小:423.81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8-12-16

《史学文章选摘》word版_第1页
《史学文章选摘》word版_第2页
《史学文章选摘》word版_第3页
《史学文章选摘》word版_第4页
《史学文章选摘》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史学文章选摘》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观念与历史——马克斯·韦伯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华读书报》(2011年06月01日17版)编者按:马克斯·韦伯被公认为社会学创立以来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后世开创了影响深远的“韦伯命题”。理性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怎样的作用?东西方宗教伦理差异对于现代性以及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影响?韦伯开创的比较社会学、理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今天有何意义?近日,从事韦伯研究的中外学者就以上主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理解的社会学    潘璐(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授):我想先以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核心,与韦伯专家作一次对话,并借此机会

2、对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    施鲁赫特(Wolfgang Schluchter,德国海德堡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我首先要讲的一点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不是一本书,而是两篇文章,先后在1904和1905年发表。这中间有一个停顿,韦伯曾于1904年到美国参加世界博览会,他急于把第一篇文章在赴美之前赶出来,这就是为什么第一篇文章里有很多错误的原因。第一篇文章里,他先提出问题,在第二篇文章,他试图解决问题。在第一篇文章中,韦伯沿袭了桑巴特的观点,桑巴特在他两卷本的《现代资本主义》里面也提出这个问题:人的哪些精神状态对于加强现代资本主义的某些发展,尤其是制度层面的发展,

3、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文章一开始韦伯写道:我目前不想关注现代资本主义的结构,我关注的就是人的这种精神的状态,精神怎样跟结构一起来构成一种新的经济形式。    在第一篇文章里,韦伯强调:即使没有资本主义形式,也可能存在资本主义精神;而反过来,即使没有资本主义精神,也可能会有资本主义形式。第一种情况发生在新英格兰,那里先有了这种精神,却还没有相应的形式;第二种情况发生在意大利,那里已有资本主义形式,但还没有现代资本主义精神。历史上的不同时代早已存在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新教精神加入以后,便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另外,韦伯在方法论上的兴趣点在于分析精神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并证明

4、精神和形式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他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和力的关系。    在1904年底、1905年初撰写第二篇文章时,韦伯想要阐释基督教义的哪些前提发展成内心禁欲或者职业禁欲。这部分比较复杂,使韦伯深陷神学界的争论,因为他不是专家,对情况的复杂性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对问题的分析也不很透彻。他试图提出这样的论点,即宗教作为职业禁欲的基础。在第二篇文章的结尾处,韦伯给出一个晦暗的前景:以职业作为生活的意义,意义的重要性会渐渐丧失,甚至被工具化,这最终会导致意义的缺失,让人放弃个人的自由。    王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教授):我有个问题,针对韦伯研究的方法。他研究精

5、神与现实、或曰的关系,基本上采用这样一种模式:选取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像富兰克林、路德、加尔文或一些教士,引用他们著名的论断或言论;然后再作一些资本主义生产的案例分析,比如计件工资对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不同的激励作用,或分析一些新教国家(如荷兰、美国)企业家与雇员的工作表现;最后把二者联系起来,以此证明新教伦理对现代资本主义形式的塑造。虽然很有启发性和创见,但这样的研究方式在学理上是否有效?    施鲁赫特:正如我开始指出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不是一本书,而是两篇文章,两篇文章是有区别的。第一篇文章只是提出了问题,指出这个问题为什么存在,第二篇文章才给予解释。韦伯在解释

6、的时候对当时经济的状况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他主要是关注宗教信仰及其对某些团体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他们如何在宗教信仰的影响下进行经济活动。他提到富兰克林,并不是把富兰克林作为一种解释性的例子,而只是把他拿出来跟雅各布·福格相比较,指出他们两者的理念之间有什么不同。他只是把富兰克林作为一个形象的例子,比较形象地给我们展示有这么一个问题。    当然我们仍然可以问,新教教派的那些教义到底是不是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与他们的经济行为是不是有因果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韦伯在这个论证中并没有把这种关系建构得那么严密,或者说实际的过程与他想象的不一样。对韦伯的论证,确

7、实也有不少批评,一种说事情并不像韦伯说的那样,我们可以找到历史上的证据表明,那些教派里的情况和韦伯描述的不一样。另一种批评说,韦伯认为禁欲是新教的特点,其实天主教、犹太教里也有,并不像韦伯说的,是新教专有的。第三种批评就像布里塔诺等人的批评,认为所谓的精神因素实际对经济的发展无关紧要,经济发展根本不需要精神这种东西。    王炎:这就是说,虽然韦伯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仍面临知识上一个巨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证明观念与现实和历史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知识界,像一个谜。这样一个艰巨的工作,韦伯尚未完成。    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