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2

2018版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2

ID:29031646

大小:3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6

2018版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2018版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2018版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2018版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2_第4页
2018版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业分层测评(十五)(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人类与环境持久地、和谐地发展下去,人类必须首先改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据此完成1~2题。【导学号:27290071】1.下列思想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发展就是经济增长B.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发展的标志C.发达国家走过的路符合可持续发展观D.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2.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正确做法是(  )A.控制人类的发展,使环境尽快恢复原始面貌B.扩大围湖造田的面积,使粮食增产,缓解人地矛盾C.加速开采自然资源,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活需

2、要D.既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构成危害【解析】 第1题,传统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GNP)成了衡量发展的一个标志,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的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等。第2题,协调人地关系不是通过控制人类的发展去恢复环境的原始面貌,也不能通过加速开采自然资源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围湖造田会导致环境恶化。【答案】 1.D 2.D循环农业是美丽乡

3、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3~4题。3.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4.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 第3题,根据农产品的分布进行空间定位。从图上看,该地区种植甘蔗、水稻,还能养鱼,应位于较低纬度的水乡。选项中的河套平原、黄淮平原、辽东丘陵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热量不能满足甘蔗种植的需求,只有D项闽浙丘陵符合题目要求。第4题,解答本题时要看每一个选项是否符合图示的意思,图中各要素

4、间的循环实现了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图中有沼气提供能源,而沼气属于清洁能源。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②和④的意思没有蕴含在图中,不符合题意,应该排除。【答案】 3.D 4.B下图为某村生态农业综合循环利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中箭头(  )A.①表示秸秆、沼渣和沼液供给养殖业B.②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给农户C.③表示太阳能产生沼气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6.生态农业建设,使该村已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具体体现在(  )①发展生物能 ②规模化经营 ③清洁化生产 ④增加化肥的使用量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5、【解析】 第5题,依据图示,①表示饲料加工的精饲料和下脚料供给养殖业;②表示种植业的粮、菜、棉等供给农户;③表示农作物秸秆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④表示肉、蛋、奶等养殖业产品供给市场。第6题,沼气、养殖的废液、粪便、沼渣等进入种植业,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答案】 5.B 6.C陕西榆林地区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曾“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发展高耗能工业。近年来,该地区在经历了“黑三角”的教训之后,正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据此回答7~8题。【导学号:27290072】7.经济发展初期,当地大力发展的工业与直接导致的环境问题搭配正确的是(  )A.洗煤工业——温

6、室效应B.高耗能工业——可吸入颗粒物增加C.能源工业——臭氧层空洞D.建材工业——酸雨8.下列关于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 ③该产业链延长模式,增大了环境治理成本,无经济效益 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 第7题,材料中显示:陕西榆林地区在经济发展初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粉尘等污染物质。第8题,该发展模式使产业链延长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境治理成本,但使“

7、废弃物”得到回收利用,并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答案】 7.B 8.C9.清洁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生产。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清洁生产包括利用清洁________,经过清洁的________过程和产出清洁的________。(2)传统的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方法是把焦点放在________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________对环境的影响。(3)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上溯到________,并拓展到________。(4)清洁生产是一种将________效益与________效益有机结合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它有利于人类实现_______

8、_发展。(5)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的________基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