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卷一 岳麓版必修3

2017秋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卷一 岳麓版必修3

ID:29037274

大小:14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6

2017秋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卷一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2017秋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卷一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2017秋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卷一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2017秋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卷一 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2017秋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卷一 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秋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卷一 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元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A.“为政以德”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解析:从材料可知,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而孔子依然坚持恢复西周的礼制,说明其是周朝的“捍卫者”,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体现出重民思想,在当时以及后世具有积极的影响,与维护周制不符合,均排除。答案

2、:D2.“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解析:材料意思是最好的统治是百姓不知道统治者的存在,执政的人要悠然恬静,不要轻易发号施令,干扰百姓的生活,要给百姓以自由。这反映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答案:D3.某文学家把孔子的时代描述为“中国正处于愁闷时期”,“急于求变的她愿意抛弃一切曾经优良的传统与制度,允许有志之士从事变革”。对上述描述解

3、读正确的是(  )A.“愁闷时期”具有礼崩乐坏的特点B.“曾经优良”的制度包含郡县制C.“急于求变”是指要求尽快建立中央集权D.“变革”的典范是商鞅变法解析: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大变革时代,孔子关于回到西周的等级秩序中去的思想,不能得到诸侯的认可,因此其到处碰壁,故选A。B、C项错误,郡县制和中央集权是在秦朝时期确立的;D项错误,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进行的。答案:A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

4、D.《道德经》解析:根据材料中“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指的人的本性是善的,故选A。答案:A5.“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  )A.尊儒抑法B.抑儒尚法C.抑儒抑法D.尊儒尚法解析:依据材料“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和“无本者不立”可知并非抑儒而是尊儒,依据材料“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和“无末者不成”可知并非抑法而是尚法,D项符合题意。答案:D6.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养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

5、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A.藏富于民B.勤俭节约C.忠孝为本D.国富民贫解析: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孟子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荀子反对剥削太重而使国富民贫,故A符合题意。B、C两项从题中材料无从体现。D项说法错误。所以应选A。答案:A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这一思想应为(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解析:古代百家思想中主张避世成为隐士思想的是道家思想,故选B。A

6、项是主张积极进世的;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D项是主张变法革新。答案:B8.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最准确的理解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在董仲舒看来,人之本性存有“善”的潜“质”,但未有“善”的体现,要使人之善的本性表现出来,就必须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来教化他们,这是“天意”。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民性本善,君权神授。故选A项。答案:A9.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

7、的是(  )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解析:“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思想将儒家与法家的观点相融合,故B项正确。答案:B10.“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  )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C.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D.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墨家的主张:主张兼爱,故D项正确;A是儒家主张;B是法家主张;C是儒家主张,都与题意不符

8、。答案:D11.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A.孟子的民本思想B.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