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达标检测 必修2

2018年高考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达标检测 必修2

ID:29052009

大小:4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6

2018年高考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达标检测 必修2_第1页
2018年高考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达标检测 必修2_第2页
2018年高考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达标检测 必修2_第3页
2018年高考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达标检测 必修2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达标检测 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16·湖南衡阳一模)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鸟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1~2题。1.据图推测,2000年后,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的地带是( D )A.1000米以下地带  B.1000~1300米地带C.1300~1900米地带D.1900米以上地带[解析] 根据材料,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比值越大,人口耕地弹性系数越大,人地关系越和缓。读图,2000年后,

2、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的地带是1900米以上地带,D项对。1300米以下地带关系最紧张,A、B项错。1300~1900米地带基本稳定,C项错。2.对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C )A.生态破坏,人地关系趋于紧张B.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C.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D.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解析] 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增大,人地关系趋于缓和。原因可能是人口迁出,C项对。生态破坏,人地关系趋于紧张,弹性系数减小,A项错。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项错。开垦耕地,人地

3、关系趋于紧张,D项错。(2017·天津滨海新区六所重点联考)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崎岖,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读图,回答3~4题。3.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C )A.进行农业结构调整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解析] 读图,根据图示信息,不能体现该地农业结构变化,有种植业和养殖业,A项错;没有修建温室,B项错;水稻生产

4、,要求排灌便利,图中稻田最低水渠的高度考虑到鱼群通过能力,所以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C项对。不能体现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的特点,D项错。4.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 D )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B.农产品的类型多样C.提高了生产效率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解析] 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实现了稻鱼共生,保护环境,D项对;不会因市场需求改变稻田和养鱼所占比重,A项错;农产品的类型没有增多,B项错。不能显示提高了生产效率,C项错。(2016·山东济南调研)倡导低碳生活和发展低碳经济

5、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下图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①、②、③环节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循环的过程B.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C.如果⑤环节循环速度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①、②、③环节表示碳在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之间循环的过程;④环节表示燃烧化石燃料释放碳,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率可以减少碳排放,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⑤环节表示碳在水圈和大气

6、圈中的转换,如果⑤环节循环速度加快,可以加快碳排放的速度;⑥环节表示人类从岩石圈获取化石燃料,在人类的作用下,可以加速岩石圈物质循环。6.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⑤环节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C.发展火电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解析] 人工增雨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格局;建设水电站后可以加强对水资源的调蓄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发展火电会燃烧更多的化石燃料,释放更多的CO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从而淹没沿海低地;北

7、京冬季燃煤取暖主要是导致大气污染。7.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地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能源缺乏等问题突出。(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3)针对果业发展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答案] (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

8、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2)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