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7)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7)

ID:29057428

大小:29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16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7)_第1页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7)_第2页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7)_第3页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7)_第4页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7)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胸腺B.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C.乙增殖分化为丙需要抗原刺激D.丙具有较强的分裂和分化能力【答案】C【解析】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A错误;丙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表面没有形成特异性抗原受体,B错误;乙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与记忆细胞,C正确;丙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不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D错

2、误。【点睛】本题结合B淋巴细胞的转化关系图,考查人体免疫细胞的来源、作用以及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学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下列实验中,有关操作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或结果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第二次与第三次观察间隔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相同B.在“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对上清液检测结果相同C.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相同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

3、群密度时,两次捕获间隔时间的长短对调查结果的影响相同【答案】B【解析】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第二次是观察质壁分离现象,第三次是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若两次观察间隔的时间过长,细胞可能由于失水时间过长而死亡,则在第三次观察时看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A错误;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分子进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为噬菌体较轻,搅拌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噬菌体及其蛋白质外壳存在于上清液中,若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会出现放射

4、性,若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因此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时上清液检测结果相同,B正确。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若解离时间过长,则可能因细胞结构遭到破坏而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解离时间过短,细胞可能未分散开来,C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两次捕获间隔的时间过长,则会导致第二次捕获到的有标记的个体偏少,使调查的结果偏大,D错误。3.2017年7月,科学家们揭开了关于染色质中DNA的世纪之谜,首次在人类活细胞的细胞核中实现了3D基

5、因组成像。这项研究可能冇助于改写DNA结构的教科书模型。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DNA的碱基排列在内侧,互补链间的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性B.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2:1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答案】C4.分裂间期依次分为G1、S和G2期,研究者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融合,实验如下图所示。其中灰色的部分是细胞核,黑点代表中心体。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中心体的复制始于G1期,在G2期复制完毕B.中心

6、体和DNA复制可能同时进行C.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D.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S期细胞含有两个中心体,即中心体在S期即复制完毕,A项错误;G1期和S期的细胞融合,G1期细胞可以发育到S期,完成中心体的复制,中心体和DNA复制可能同时进行,B项正确;推测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C项正确;G1期和G2期的细胞融合,G1期细胞可以完成中心体的复制,推测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D项正确。5.利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K2(VK2)培养肿瘤细胞72h后,测定肿瘤细胞凋亡率与

7、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以转录形成的mRNA相对值表示),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A.肿瘤细胞在没有VK2诱导的情况下不会凋亡B.bax基因稳定表达使VK2失去诱导细胞凋亡作用C.VK2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表达减弱有关D.bcL-2基因是抑癌基因,bax基因是原癌基因【答案】C【解析】曲线图显示,肿瘤细胞在没有VK2诱导的情况下也会凋亡,只是凋亡率相对较低,A错误;随着VK2浓度的不断增大,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也随之增大,bcl-2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相对值逐渐减小,而bax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相对值变化不大,

8、说明bax基因稳定表达,并没有使VK2失去诱导细胞凋亡作用,VK2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