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21 桃花源记练习3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1 桃花源记练习3 (新版)新人教版

ID:29070531

大小:9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6

八年级语文上册 21 桃花源记练习3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1 桃花源记练习3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1 桃花源记练习3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1 桃花源记练习3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21 桃花源记练习3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桃花源记 一.填空。(1)本文原是__________中的“序”。《桃花源记》是一篇_________的名作。它虚构了一个与_______的美好境界。寄托了________,反映了_______的意愿。(2)《桃花源记》以________为线索,_____________为顺序。二、文段阅读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

2、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一)解释加点的字:1、才2、仿佛3、豁然开朗4、属5、叹惋6、要7、俨然:8、交通:9、妻子:10、绝境:11、无论:12、向13、遂14、规15问津

3、(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寻寻向所志()寻病中()2、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三)翻译句子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⑤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四)下列句子中加黑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大相闻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五)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

4、_________(六)理解1、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2、第②段中“乃大惊”显示出桃花源人与外世隔绝久远,还有哪句也显示了这一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桃源人“不复出”的原因?4.根据上下文,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桃源人为什么“叹惋”?____________________5、“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6、结合全文看,陶渊明在《世外桃源》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7、如何理解渔人做了标志却“不复得路”这个情节? 参考答案:一、(1)《桃花源诗并序》脍炙人口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自己的政治理想广大人民(2)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时间先后二、(一)略(二)(1)寻找;随即、不久(2)做标志;标志(三)(1)(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朝(2)(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与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与外人断绝了来往。(3)这里边的人告诉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向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6、说啊。”(4)(这里的)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的,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沼、桑树、竹子之类。(5)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6)这个人一一向(他们)详细地说出他所听到的(事情),(他们)都(感到)感叹惊讶。(四)D(五)世外桃源、怡然自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六)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4、为桃花源外现实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而叹惋。5、

7、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6、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这个社会理想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小孩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美好。7、说明这是一个虚构的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这样写的目的是用以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