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西学东渐》学案6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西学东渐》学案6 岳麓版必修3

ID:29102736

大小:4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6

高中历史《西学东渐》学案6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西学东渐》学案6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西学东渐》学案6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历史《西学东渐》学案6 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西学东渐》学案6 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西学东渐 学案【课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线索】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西学在华传播经历四个阶段:一、从妄自尊大到“师长说”--鸦片战争时期从闭关到“开眼看世界”二、“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洋务运动时期学习西方技艺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维新时期引进进化论四、天赋人权 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时期政治学说传入【知识梳理】1、填表,理清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基本脉络。派别地主阶级民族资产

2、阶级抵抗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思想社会实践历史影响2、比较洋务派与顽固派主张的异同3、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有何特点?原因?【智能拓展】1、洋务派、抵抗派和早期维新派、维新派的异同同: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都主张学习西方,最终未付诸实践或实践失败异:阶级属性不同:前两者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后两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主张侧重点不同:抵抗派主张学习外国先进军事技术维护统治,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镇压革命。早期维新派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目的不

3、同:前两者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出发点,后两者是为挽救民族危亡。2、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阶段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渐进的历程【巩固训练】1.(2009山东)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以中国人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2.(2008潍坊)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

4、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在当时看来,严复的这一议论反映了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3.(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4.(2009高考天津文综)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

5、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5.(2009高考广东单科)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6.(08广东单科)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7.(08广东文科基础)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

6、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做过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8.(2009高考浙江文综)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

7、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海国图志》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材料二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材料三“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能上能下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四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样之立,在变科举,而一

8、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司制,-------梁启超《变法通议》请回答⑴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⑵四则材料的主张分别是什么?⑶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⑷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话意思相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