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汤在啻门》散札.doc

读《汤在啻门》散札.doc

ID:29111175

大小:5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6

读《汤在啻门》散札.doc_第1页
读《汤在啻门》散札.doc_第2页
读《汤在啻门》散札.doc_第3页
读《汤在啻门》散札.doc_第4页
读《汤在啻门》散札.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汤在啻门》散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讀《湯在啻門》散札(首發)王寧棗莊廣播電視臺《湯在啻門》釋文及注釋,見《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142-148頁,[1]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中西書局2015年。142-148頁。文中引述稱“原整理”者,其他諸家研究成果擇善而從。1、湯在啻門。【1】原整理者注:啻門,門之專名,如春秋時鄭之時門、宋之桐門、陳之栗門等。又疑“啻”即“帝”字,與同簡“亥”作“”同類。按:“啻門”當即“帝門”,出土文獻中以“啻”為“帝”之例較常見,[2]白於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福建人民出版社年。參【

2、啻與帝】條,475頁。無須疑之。“帝門”當為湯都亳邑門名。2、古之先帝亦有良言青(情)至於今虎(乎)?【2】原整理者注:青,下文異寫作“清”,讀為“情”,確實,古書又作“請”。按:“青”、“清”均當作“請”,《爾雅·釋詁》:“請,告也”,《箋疏》:“《釋言》云:‘告,請也。’《獨斷》云:‘告,教也。’《釋名》云:‘上敕下曰告。告,覺也,使覺悟知己意也。’”“請至於今”即“告至於今”,為教導至今的意思。《書序》云:“自契至於成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告》、《釐沃》。”《帝告》疑即本篇,蓋儒家傳本此處之“請

3、”即作“告”,“帝告”者,“帝門之告”之省語也。3、幾言成人?幾言成邦?幾言成地?幾言成天?【3】按:“幾言”當為“言幾”之倒裝。幾者,幾何也。4、九以成地,五以(將)[之]。【4】原整理者注:,讀為“將”,義同“相”,扶持,輔助。按:此字從“止”,蓋即《爾雅·釋言》“將,送也”之“將”的專字,故從“止”會意,與從“辵”同意也。此用為扶助義之“將”,《詩·樛木》:“福履將之”,鄭箋:“將,猶扶助也。”5、人可(何)得以生?可(何)多以長?(孰)少而老?【5】原整理者注:多,增多。何多,增多什麼。按:“多”當讀為“

4、?(?)”或“短”,“多”與“?”端章準雙聲、歌月對轉音近;與“短”同端紐雙聲、歌元對轉音近。《方言》十三:“?,短也。”《廣雅·釋詁》:“?,短也。”“短”與“長”、“少”與“老”皆為對文。6、(固)猶是人,而【5】一亞(惡)一好?【6】按:“”亦見清華簡《皇門》,用為“庫門”之“庫”,laogui(施謝捷)先生認為:“原讀‘庫’之字作‘從老省、古聲’,或許是‘胡壽’之專字,過去在齊系文字中出現多次,或作人名,或作為複姓‘胡毋’之‘胡’。”[3]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

5、札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1/1/5.文下28樓評論,發表日期:2011/1/8.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45(瑜小楨)先生認為“簡文‘胡’當代詞,表示問或反詰語氣。”[4]《清華五〈湯在啻門〉初讀》(下簡稱《初讀》),簡帛論壇•簡帛研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2489樓,發表日期:2015-04-14.說均是。此處“”即“胡”,疑問代詞,意思相當於“為什麼”。猶

6、,《詩·小星》:“寔命不猶”,毛傳:“猶,若也”;《廣韻》:“猶,似也”,“猶是人”即同樣是人。7、其末氣,是謂玉穜(種)。【7】原整理者注:玉,美好。穜,即“種”,種子。按:“玉種”代指男女繁殖之精氣,《管子·水地》:“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系辭》:“男女構精,萬物化生。”今猶言男精為“種”,是其遺義。8、一月始(揚)。【7】原整理者注:,從勹,昜聲,疑讀為“揚”,似指玉種播揚。按:“”字筆者曩釋為“孕”;[5]王寧:《釋清華簡五〈湯在啻門〉的“孕”》,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5/4/

7、18.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99曰古氏先生認為當釋“腸”,指五臟六腑,[6]見《釋清華簡五〈湯在啻門〉的“孕”》下第1樓評論,發表日期:2015/4/27。下引曰古氏先生說均出此,不另注。字釋“腸”切合字形所表之意,亦可備一說。然今細審上下文意,似均不合。《說文》:“昜,開也。从日一勿。一曰飛揚。一曰長也。一曰彊者眾皃。”此字蓋即用“昜”之“開”、“長”之意,所謂種子破殼發芽生長也;從“勹”者,謂在母腹之中也。故全字形當謂玉種在母腹中發芽

8、生長之意,略同於《爾雅·釋天》“春爲發生”之“發生”。故此字在此讀為“揚”、“昜”均可通,然釋為“播揚”則非。暮四郎先生謂“‘揚’在上古典籍中常指揚起,此處則當解為舉、動,指萌生”,[7]《初讀》19樓,發表日期:2015-04-22.亦合文意。9、四月乃(固)。【7】原整理者注:,疑讀為“固”,指胎兒穩固。按:曰古氏先生認為“”當讀為“骨”,可從。10、五月或收(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