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例题解析 沪科版 必修1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例题解析 沪科版 必修1

ID:29187195

大小:20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7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例题解析 沪科版 必修1_第1页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例题解析 沪科版 必修1_第2页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例题解析 沪科版 必修1_第3页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例题解析 沪科版 必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例题解析 沪科版 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例题解析思考过程  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越大    C.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    D.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无关  思路:物体运动的速度很大,若速度的变化很小或保持不变(匀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不一定大(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等于零).A错.  物体的加速度大,表示速度变化得快,即单位时

2、间内速度变化量大,但速度的数值未必大.比如婴儿,单位时间(比如3个月)身长的变化量大,但绝对身高并不高.B错.  “加出来的速度”是指vt-v0(或Δv),其单位还是m/s.加速度是“加出来的速度”与发生这段变化时间的比值,可以理解为“数值上等于每秒内加出来的速度”.C错.  加速度的表达式中有速度v0、vt,但加速度却与速度完全无关——速度很大时,加速度可以很小甚至为零;速度很小时,加速度也可以很大;速度方向向东,加速度的方向可以向西.  答案:D  说明:要注意分清速度、速度变化的大小、速度变化的快慢三者的不同含义,可以跟小孩的身高、身高的变化量、身高变化的快慢作一类比.加速

3、度不是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也不反映物体速度变化量的大小,而是反映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根据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加速度方向,会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恒量、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  【例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3m/s2,那么在任意1s内……………………………………………………………………………………………(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3倍    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3m/s    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的末速度大3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的初速度大3m/s  思路: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为3m/s

4、2,表示每秒内速度变化(增加)3m/s,即未速度比初速度大3m/s,并不表示未速度一定是初速度的3倍.  在任意1s内,物体的初速度就是前1s的末速度。而其未速度相对于前1s的初速度已经过了2s,当a=3m/s2时,应为6m/s.  答案:B  说明: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分清时间、时刻、几秒内、第几秒内、某秒初、某秒末等概念.如图2-4-1所示(以物体开始运动时记为t=0).    图2-4-1  讨论  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在一维运动中(即直线运动中),当规定正方向后,可以转化为用正、负号表示的代数量.  应该注意:(1)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客观的,正方向的规定是人为的,只有相

5、对于规定的正方向,速度与加速度的正、负才有意义.(2)速度与加速度的量值才真正反映了运动的快慢与速度变化的快慢.所以,vA=-5m/s,vB=-2m/s,应该是物体A运动得快;同理,aA=-5m/s2,aB=-2m/s2,也应该是物体A的速度变化得快(即每经过1s速度减小得多).  在速度一时间图象里(匀变速直线运动)既可以知道每一时刻相对应的瞬时速度,还可以求出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加速度值就是该直线的斜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图象来表示,但图象有其局限性,要让你求出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只借助图象是不行的,那就必须用公式表示其规律.  【例3】图2-4-2是一物

6、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请回答:    图2-4-2  (1)质点甲、乙做什么运动?  (2)能否求出甲、乙的加速度a?  思路:认识图线所对应的物理意义,根据运动图线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根据运动图线写出运动方程,利用图线进行讨论和计算.  解析:甲做v0=2m/s的匀加速运动,  乙做v0=3m/s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a甲==1m/s2  a乙==0.5m/s2. 新题解答  【例4】一辆沿平直路面行驶的汽车,速度为36km/h,刹车后获得加速度的大小是4m/s2.求:  (1)刹车后3s末的速度;  (2)从开始刹车至停止,滑行一半距离时的速度.  解析: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滑行

7、,其初速度v0=36km/h=10m/s,末速度vt=0,加速度a=-4m/s2.设刹车后滑行ts停止,滑行距离为s,其运动示意图如图2-4-3所示.    图2-4-3  (1)由速度公式vt=v0+at得滑行时间:  t==s=2.5s  即刹车后经2.5s车停止,所以3s末的速度为零.  (2)由位移公式得滑行距离,即  s=v0t+at2=10×2.5m+(-4)×2.52m=12.5m.  设滑行一半距离至B点时的速度为vB,由推论  vB2-v02=2asAB=2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