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2.2汽化和液化》教案1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2.2汽化和液化》教案1苏科版

ID:29195542

大小:8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7

八年级物理上册《2.2汽化和液化》教案1苏科版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2汽化和液化》教案1苏科版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2汽化和液化》教案1苏科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2.2汽化和液化》教案1苏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汽化和液化案例背景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内容。汽化与液化在生活中最为常见,与生活联系紧密。与内能热量、分子运动论的学习也有联系;研究方法是很多探究的模式;能解释很多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热现象。所以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学情分析这部分概念较多,容易混淆,要着重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让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探究方法自己进行科学探究,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蒸发需要吸热,了解蒸发有制冷作用;了解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过程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现象,记录数据

2、,描绘图像,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了解图想法是描绘物理变化一种比较直观的方法。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情感价值通过教学双边活动、实验操作、探究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现象的物理原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策略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

3、析、概括和表达,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准备酒精棉球、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次性纸杯、电扇、投影仪、仙人掌、棉球教学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在黑板上用酒精写字。提问:酒精跑到哪里去了?湿衣服晾了一段时间变干,水到哪里去了?(提示:联系上节课的知识,它们分别是物质三态里的什么状态)学生观察字迹小组讨论,回答探索新知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生活中有哪些汽化的现象?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春夏秋冬,温度不同,但湿衣服都可以晾干,说明什么?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发生

4、蒸发的时候你们能轻易察觉吗?你们能给蒸发下个定义吗?怎样让衣服干得更快呢?在学生举例积极思考,得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学生得出: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引导,得出结论: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体附近空气的流动速度。请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的坎儿井请学生再想想,生活中有什么例子也是利用了蒸发条件的把酒精擦手背上,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提供酒精,温度计等。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阅读P34坎儿井内容,并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坎儿井的原理。学生手背擦酒

5、精感受,并进行猜测。学生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在酒精中读出温度;再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读出温度,比较两次的示数。得出结论:液体蒸发有制冷作业。知识应用生活中哪里还用到了蒸发有制冷作用?课件展示一些例子(游泳出来的人感到冷,夏天狗要吐舌头,空调扇等)学生讨论回答拓展延伸汽化的另一种形式是:沸腾。组织学生思考,如何来研究沸腾,从实验的几个环节入手。结合课件讲解。巡视学生实验,关照学生注意实验安全。请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和数据。请学生用描点法做出水沸腾的图像。分析得出结论:1.沸腾是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结合课件,介绍常见的

6、几种液体的沸点。小结本课研究的知识,并对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学生讨论实验流程: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水沸腾前,气泡是由大变小,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学生对比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回顾反思这节课你能学到哪些知识?你还想学什么?分层作业完成WWW和导学练中对应练习。板书设计汽化1.蒸发:2.影响蒸发的因素3.蒸发有制冷作用4.沸腾:5.沸点1.沸腾的特点说明:导学案字体一般为五号宋体,行距15。16k纸,页边距均为2厘米。教后小记:本课中学生主要在以下这些方面存在问题:1.将汽化的两种方式认为是物态变化名称。2.搞不清物质状态间变化和物态变化名

7、称的对应。3.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在习题中需要加以训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