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七年级数学下册10.2直方图(1)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8七年级数学下册10.2直方图(1)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ID:29230128

大小:29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7

2018七年级数学下册10.2直方图(1)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2018七年级数学下册10.2直方图(1)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2018七年级数学下册10.2直方图(1)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8七年级数学下册10.2直方图(1)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0.2直方图(第1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直方图的特点.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概括等,提高合理思维、推理、归纳总结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直方图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够根据直方图中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判断.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二、新课教学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1581581601681591591511

2、58159168158154158154169158158158159167170153160160159159160149163163162172161153156162162163157162162161157157164155156165166156154166164165156157153165159157155164156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3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比较多.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最小值是14

3、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cm.2.决定组距与组数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取组距为3cm(从最小值起每隔3cm作为一组).将数据分成8组:149≤x<152,152≤x<155,…,170≤x<173.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三、实例探究例为

4、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时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教材上表(单位:cm).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7.4,最小值是4.0,它们的差是7.4-4.0=3.4.(2)决定组距与组数.在本例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4.如果取组距为0.3,那么由于=11可分成12组,组数适合.于是取组距为0.3,组数为12.3从频数分布表和上图看到,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5.2cm至7.0cm之间,其他区域较少.长度在5.8≤x<6.1范围内的麦穗个数最多,有28个

5、,而长度在4.0≤x<4.3,4.3≤x<4.6,4.6≤x<4.9,7.0≤x<7.3,7.3≤x<7.6范围内的麦穗个数很少,总共只有7个.四、课堂小结频数分布直方图是描述数据的又一方式,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关键是确定组距和组数,而这一点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频数分布折线图也是描述频数分布情况的一种方式.五、布置作业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