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4古代的经济政策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1.4古代的经济政策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ID:29311119

大小: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8

高中历史 1.4古代的经济政策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 1.4古代的经济政策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 1.4古代的经济政策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 1.4古代的经济政策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 1.4古代的经济政策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1.4古代的经济政策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知识上仅学过初中中国古代历史和高中历史模块《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再加上政治和经济模块分开,内容时间跨度大,概念较多,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理解不容易透彻,基础知识方面还有些陌生,但这些学生知识面广,学习习惯好,思维方式好,为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对一些重点史实的了解,重点让学生讨论,集思广益,充分发表意见。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的基本知识。(2)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经济政策,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反映了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代特征。这些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2、过程与方法(1)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

3、,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2)初步掌握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讨论法等探讨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3)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讨论评价“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所带来的影响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体察农民生活的艰辛。(2)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产生的背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评价“重农抑商”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3)理解古代中国的哪些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认识到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

4、重要性和现实意义。(4)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和危害,培养和树立开放的世界观。(5)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农、工、商的关系,认识国家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自觉维护改革开放局面,对新生先进生产力及新生事物要呵护、宽容,并自觉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6)以史为鉴,在国家独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最终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富强。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难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5、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问题式”和“探究式”教学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与现实相结合,问学生物价情况,以及一些商人为抬高物价,社会上有哪些流行炒作词,(“豆你玩”、“蒜你狠”、“玉米疯”、“姜你军”、“油你涨”、“糖高宗”、“棉花掌”……),追问物价不稳,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略)于是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出台16项措施稳定物价。可见一个政府的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那么古代的历朝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统治,都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打出课题)简述课标要求。  讲授新课:一、土地制度的演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国古代有哪些

6、土地制度?(社会形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相应给学生补充材料: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材料二:田里不鬻。  ——《礼记·王制》运用材料分析井田制的特点。课堂探究1: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为何会发生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并让学生认识到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历史现象。(过渡)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渐确立,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感悟历史:材料一:四川巡按孔贞一言:蜀昔有沃野之说,……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

7、什一而已。                       ──《明神宗实录》(万历)材料二:嘉庆时,大学士和珅占地达80万亩,就连他的两个家丁,也占有土地6万亩。 道光时的大学士琦善,拥有土地高达256万余亩,占地之广超过和珅三倍。材料三:据统计,明代万历年间徽州人均耕地面积仅2.2亩,清代康熙年间为1.9亩,道光年间只1.5亩。而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人均拥有耕地“约得四亩,十口之家,即须四十亩”才能维持温饱。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思考: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