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4古代的经济政策7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1.4古代的经济政策7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ID:29494669

大小:79.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历史 1.4古代的经济政策7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 1.4古代的经济政策7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 1.4古代的经济政策7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 1.4古代的经济政策7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 1.4古代的经济政策7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1.4古代的经济政策7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内容标准: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学习要求: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2.知道古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及阻碍其发展的因素。教学建议:1.援引一些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没有充分展开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含义,并从资本、技术、市场、制度和政策等方面,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2.提供“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方面的史料,再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影响。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

2、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国家出现了,公社的土地所有权被国家掌握。2.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实行井田制。(1)基本特点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正如《诗·小雅·北山》所说:“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②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周王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各

3、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就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①②所有制关系)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使用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劳动方式和产品分配)④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形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含义: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奴隶制国家以及周王,代表的是少数人利益,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了。(2

4、)瓦解A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从西周中期开始的土地关系的松动,周王和诸侯无法再控制土地。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B井田制瓦解的过程:以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

5、制。(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①在春秋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②其中,最典型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也较为彻底。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③各诸侯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2)发展途径: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进行土地兼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地主官僚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封建国家、农民控制土地数量急剧减少,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其影响有: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3)抑制土地

6、兼并历朝政府都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以维护统治;另外达到增加政府收入。所以土地制度往往和赋税制度相结合,政府往往把土地作为收税的依据之一。①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②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均田制。政府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受田农民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均田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均田制逐渐瓦解。③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封建土地私有制有两个特点:即土地私人所有(区别与西欧封建领主土地所有

7、制),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因为这个特点,导致土地兼并现象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不可根治的弊病,封建政府的各种措施都不能真正抑制兼并。【合作探究】1: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类型与变动趋势(1)基本类型: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