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案1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案1 岳麓版必修1

ID:29311791

大小:4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8

高中历史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案1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案1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案1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历史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案1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历史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案1 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案1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义和团运动兴起的

2、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关于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中国近代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知识结构分析一、关于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总体情况(归纳、建立知识体系)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必要性)。同时,随着西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的增长,对外扩张的能力增强(可能性)。于是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2、具体表现:①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如:美日侵略台湾,沙俄侵略新疆,英国侵略云南和西藏,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②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如

3、:各国在中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3、危机的新特点:(与19世纪中期比较)①危机由东南沿海向内地和西南,西北边疆扩展(以东南沿海为主)②外国的侵略由军事向经济领域延伸(以军事侵略为突破口)③更多的国家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以英国单个国家为主)④外国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加强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华的主要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⑤清朝中央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由抵抗到妥协再到相互勾结)4.危害:①政治上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②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4、③清政府的统治更加腐败无能二、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1、侵华野心由来已久(文化因素)。历史上,日本就觊觎亚洲大陆。如:明朝时日本的丰臣秀吉就两次就于1592、1597年两次侵略中国。近代,日本将“开拓万里波涛”作为大和民族的国家理想。2、(经济因素):19世纪后半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强烈要求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同时政治与经济实力的增长,对外扩张的能力增强。3、(政治因素):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日本寄希望于战争,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4、朝鲜东学党起义成为日本向中国挑衅的机会。[附:日本对外

5、扩张的路线图]台湾——朝鲜——满州——全中国——东南亚——全世界。三、《马关条约》内容及危害请同学们分析:这一条约在内容上与《南京条约》《天津条约有何不同》?(允许日本在华设厂。这一条款表明西方国家对华侵略的主要方式变化,即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危害:①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中国内地。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严重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当然,在另一方面,给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即同时具有正面、负面影响)。③巨额赔款回生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财政负担。④日本的“胜利

6、”刺激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欲望,西方列强随即拉开了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⑤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严重地破坏了中国主权。四、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1、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分析:①19世纪后半期,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能力进一步增强。②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从中国取得了巨大的侵略权益,大大刺激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欲望。③西方国家借口义和团运动威胁到他们在中国的侵略权益。2、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分析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激起

7、了中国人民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仇恨。特别是外国传教士在山东胡作非为,激起了山东等北方人民的痛恨。中国民间有习武的传统,朴素的爱国热情遭遇外国资本主义的罪恶,引发了这次反帝斗争。3、义和团与清政府关系的变化:利用——围剿(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认识不清)4、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这个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运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扶清”表明义和团对清政府认识不清,使义和团放松了对清政府阴谋手段的警惕,给义和团带来了灾难。“灭洋”具有盲目排外的思想。[

8、思考与研究]:1、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民族危机?面对如此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或各种政治力量作出了怎样的反映?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民族危机:①1883年,法国挑起中法战争,侵略中国的云南、广西、台湾等,签订《中法新约》,中国西南边疆危机。②18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