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ID:29363567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气压带和风带一、教学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掌握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及其成因二、教学设计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因此,前面提到的引起大气运动的热力原因和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同样也适用于分析三圈环流。由于赤道与极地间的受热不均,引起空气在赤道地区上升,在极地地区下沉,造成赤道与极地之间近地面和上空(指对流层上空)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推动赤道与极地之间的近地面和上空的大气作水平运动。但大气水平运

2、动一开始便受到地转偏向力作用,从而形成了三圈环流。教师在讲述三圈环流时,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边讲边在黑板上画图。需要说明的是,中纬高空西风的成因用地转偏向力无法解释,对这一问题目前尚未定论,教学中不必涉及。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是大气环流在近地面的结果。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的成因,有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教学中可设计两个思考题,如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既巩固了三圈环流的知识,又加深了对气压带、风带成因的认识。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应抓住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首先

3、引起赤道低气压带移动这一关键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根本原因仍是热力作用,它是由海陆热力差异和海陆分布状况所决定的。三圈环流是在不考虑海陆分布差异等情况下的一个理想模式,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使大气环流和地球表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变得更加复杂化。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表现在随季节而改变的气压带和风带沿纬向的分布被破坏,北半球尤为明显。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这两部分教材内容,全都呈现在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中。这幅图的主体部分是平面图,它标明了近地面层的气压带和风带;另一部分是图左侧的剖面示意图,标注着空气上升箭头、下沉箭头,低纬环流、中纬

4、环流和高纬环流等3个环流圈。当然,在教材文字部分还作了它们的成因分析。剖析三圈环流有几个难点(或者说是教学过程要符合认知顺序和认识规律)必须突破,以扫清知识理解的障碍。①如何画出空气上升箭头和下沉箭头。②为什么空气会上升或下沉,即成因分析。③空气升降如何形成高气压带、低气压带。④将剖面图上近地面的风带(风向),转画到平面图上,形成北半球的“三风血带”以分析北半球低纬环流作为解疑释难的突破口,关键不是靠老师讲得清楚,而教学的成败在于如何指导学生边画图、边理解。为此,建议教学程序可采用:(l)画图的症结要让学生先明确地球高空在哪里,比如,①在左图中让学生画出4个人站立

5、在地球上;②再用虚线“--,”画出地球的高空;③这样,画空气上升、下沉箭头不就迎刃而解了吗?(2)讲成因。教师叙述成因,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画图。例如,赤道地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画出图中的①),即热力原因形成;上升到一定高度,空气向南。北分流(只画图中的②);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成风向与30°N纬线平行(即西风),“空气……便在北纬3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此乃由于动力原因而下沉,见图中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接着,近地面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又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信风(图中④)。最后将东北信风(风向)转

6、画到平面图上。把低纬环流讲清楚、讲透彻之后,紧接着让学生自画高纬环流,最后画中纬环流。至于三圈环流中涉及的风向,如南风、西南风、西风、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等,在这一节课时不必强求死记硬背,待以后复习课中再作交代。有关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实际上是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的具体表现,也是三圈环流的基础知识,应该让学生熟记其名称及分布范围。并交代:有关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指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知识点不多,但思维转换角度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因此,教学在逐步示范引导。①复习旧知——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画图)。②知识过渡——太

7、阳直射、斜射影响气温高低,气温高低影响气压高低又影响风带的移动。③演示图像——先部分、后整体,即用硬纸剪两个长方形纸条,上写赤道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依下图分三次展示:(“太阳直射赤道”图由教师演示,其他两图指导学生演示)关于课本中的插图,注意先看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夏季移向赤道以北,冬季移向赤道以南。④小结——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移动,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上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一种理想的模式,这是假设在地球表面性质均一的条件下的理想状况。但实际上地球表面井非均一,特别是北半球中高纬度海陆相

8、间分布十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