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2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2 鲁教版必修1

ID:29364173

大小:7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2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2 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2 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2 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目标】1.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2.能运用地球仪或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3.以河流、风、洋流为例,说明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影响。4.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教学重点难点】地球自转的规律;时区的划分及区时、地方时的概念与计算。【教学过程】Ⅰ预习先学——主要是尝试体验,找出问题。课前教师设计好预习案,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让他们逐步掌握

2、学习方法,得到学习的乐趣,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对目标的要求,先学的要求,包括引导得当,学的紧张,督查过细。让学生先学,在课本上找到、并领会,在预习先学中要尽量运用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预习先学:项目§1-2地球自转地理意义P11-13示意图方向P11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时针。周期①P11恒星日: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②P12太阳日:昼夜交替周期为小时,是日常生活所用周期。速度①P1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

3、它各点均约为150/小时;②P11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赤道线速度1670km/h,极点为0;(任一纬度φ线==1670km/h×cosφ)地理意义(重点难点)P12—13①产生昼夜交替;②产生时差(地方时、区时);③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转(南北,不偏)Ⅱ合作助学——主要是交流感悟,解决问题。利用课堂这个平台,建立起师生间良好的合作关系,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自由愉快地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质疑问难。合作包括生生合作(一对一、一对多)和师生合作(一对一、一对多、一对全班)

4、。根据“组内异质合作法”进行组内生生互助学习,“组间同质竞争法”进行组间学习竞赛。合作的前提是合理分组,每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对小组长进行了“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小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竞争力,让小组成为学生的快乐家园。合作助学:1.地球自转的方向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讨论:①比较北京与南京、南京与南京紫金山的角速度、线速度;②空间题:如某人从赤道以北40公里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

5、0公里,最后他位于:A.出发点B.出发点东北C.出发点以西D.出发点以东(答案:D)问题讨论:依次向四个正方向走,能否回到原地?依次向三个正方向走呢?如若不考虑海陆、地形、冰雪等条件,有人从极点附近(含极点)某地出发,依次向正北走5千米,正东走5千米,正南走5千米,正好回到原地。请绘图并说明两种走法。2.地转偏向力:在学生小组活动前提下,教师提问:①为什么长江三角洲河口的河道向南偏移?长江大堤加固时,你认为应重点加固河流的左岸还是右岸,为什么?(长江三角洲河道右偏,北岸淤塞说明了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和影响)②山东省单向行

6、驶的火车铁轨右侧和小汽车右边的轮胎容易被磨损。高考试题:(2005广东卷)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答案:(1)实验材料:可选用有轴的球状(面)物,如地球仪、塑料球、撑开的雨伞等;墨水、清水等。(2)实验步骤:①将球状(面)物的虚拟北极点向上,在球状(面)物上滴适量的墨滴(或水滴);②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进行旋转;③观察并描述墨滴(或水滴)流痕的偏转方向;④再将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②、③步骤,但旋转方向与②步骤相反。(3)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证明地球表面

7、的物体在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首先明确地转偏向力是地球由于自转而导致的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改变的力。其表述为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地转偏向力为0。所以实验的关键一是要模拟出地球的自转运动(如地球仪、雨伞);二是要演示出物体在地球上水平运动;三是要通过调整运动方向模拟北半球、南半球,以分别得出“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的结论。3、行程问题:①时区换算②加减行程时间(口诀:“到+出—”)一艘轮船,于2008

8、年1月25日上午10点从上海港起航,经过90整天后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的圣弗朗西斯科(西八区),问到达地是几月几日几点钟?解析:①换算区时题中有行程时间时,分两步①时区换算②加减行程时间(“到+出—”);若求行程时间,要统一归算成出发地(或到达地)的区时,再相减。②出发日期和到达日期是跨月份的,要注意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各月是31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