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4病梅馆记(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高中语文 24病梅馆记(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ID:29382157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24病梅馆记(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_第1页
高中语文 24病梅馆记(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_第2页
高中语文 24病梅馆记(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_第3页
高中语文 24病梅馆记(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24病梅馆记(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通过讨论,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端一盆梅花盆景置于讲桌上)同学们,也许你们会认为这一盆景很美,但我想问一问,你们知道它生长了多少年吗?答案是十二年。十二年呀!作为一株有着旺盛生命力的梅树,十二年的光阴却长成了这个样子,你们是否还觉得它美呢?难怪作者面对病梅是如此愤慨了。二、具体研习,突破难点提问:己亥杂诗两首诗(五、一百二十五)所体现的感情是否一致?明确:不一致。一为显示不甘退伏,憧憬未来的献身精神;一为表达变革现实的愿望。提问:哪一首可为课文作注释?为什么?明确:第二首。和文中

2、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拘一格降人才”正是作者“疗梅”,使天下“病梅”“复之全之”的呼唤。那么作者这一追求个性解放,强烈要求改革现状的愿望是在什么基础上提出来的呢?让我们再一次细品文章,从中找出解答。提问:文章篇名为《病梅馆记》,文中写的又是“病梅”,为何说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抨击?明确:文章是以梅喻人,借梅议政,寓意深刻。提问:那么,梅喻的是何人?文中还有哪些寓意?明确:梅,即人才。病梅,喻受摧残的人才。文人画士,喻封建统治阶级。鬻梅者,喻封建统治者的帮凶。提问:为什么文章开头要写梅的产地、数量和长势?作者引用“或曰”几句有何作用?为何要说

3、“固也”?明确:一个皆字,即说梅分布之广,又说梅产地之多,暗喻天下人才不可胜数,江浙一带尤为人才济济,为下文“江浙之梅皆病”先垫一笔。“丛丛梅林皆生发”“江山代有才人出”。“或曰”几句影射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他们扼杀有才能有骨气的正直的人,专门选用那些邪佞、毫无生气的庸材。“固也”是固然如此的意思,表示前后部分的让步转折关系,先退一步,暂且承认有的人是有那么一种审美观,然后逐步转入作者要表达的同这里引用的话相反的意思。直揭“文人画士”利用这种审美观的险恶用心和摧残梅花的罪恶行径。提问:为什么要用“曲”和“直”,“疏”和“密”,“欹”与“正

4、”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三组意义相反的形容词,准确简练,对比鲜明地点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观:曲、欹、疏为美。真、正、密为丑。这里显然是托梅写人,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提问:“绳梅”夭梅”病梅”等一系列举动。“疗梅”的措施和愿望,又各有什么寓意?明确:夭,象征新生力量遭扼杀;病,象征人才被摧残;绳,象征人才被钳制。夭的结果是病,使夭和病的是绳。绳才是文人画士之本意。几个字写出了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摧残、扼杀,尤其是“斫、删、夭、锄、遏、养”六个动词的连续运用,更是精当、入木三分地刻画了统治阶级的毒辣手段和邪恶用心。投影或多媒体显

5、示:“斫”字揭露了他们对刚正廉洁人才的粗暴排斥。“删”字暗喻大批有用人才遭到严重的钳制。“夭”字象征新生力量惨遭扼杀。“锄”字比喻大量忠良耿直之士遭到清洗。“遏”字指蛮横地遏制,压抑人才蓬勃的朝气。“养”字栩栩如生地勾画出封建统治阶级豢养、扶植奸佞小人的邪恶用心。“疗梅”的措施,表明作者破除封建统治对人才的束缚,摧毁禁锢人才的精神枷锁,让人才获得自由发展,个性得到解放。其“愿望”则曲折地反映了他对于残酷统治的愤慨和要求改革的迫切心情,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解说:以上有关课文内容的研习的几个问题,既可作连锁式问答,亦可运用投影的形式打出后

6、,分组讨论;亦可运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形式进行。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三、深入探究,发散思维同学们,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讨论,我们明白了文章是以梅喻人,借梅议政。作者托物言志,寓意深刻,通过植梅、养梅、疗梅的生活琐事,由小见大,表现了破除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鲜明政治观点和主张。我们知道:知古是为了鉴今,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明确了什么?或者说:学习本文有什么现实意义?请同学们结合现实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解说:1.可结合素质教育来谈。2.不可强求一致,但须言之成理。3.注重鼓励,根据具体情况适时点拨)四、课堂小结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社会进行无情

7、地揭露和尖锐地批判,是龚自珍中年以后作品的重要部分。他的散文,无论写什么题材,总是带着批判的眼光,从全局着眼,从政治、社会的高度看问题,作客观、公正的对于现实政治、社会的批判,因而一般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写于鸦片战争前夕的《病梅馆记》,篇幅不到三百字,其思想内容的深刻的原因就在于此。五、布置作业1.结合同学们刚才的发言,形成自己的观点,写一篇读后感。2.完成思考练习题二,并做好归纳整理。●板书设计●延伸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题。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

8、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①,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②还之,拂衣去。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