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蜀道难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蜀道难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

ID:29384046

大小:9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蜀道难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蜀道难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蜀道难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蜀道难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蜀道难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蜀道难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蜀道难·课文精讲【学习目标】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扫清文字障碍,熟读成诵。2.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3.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掌握本诗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和用典。【学习障碍】1.背诵全文,理解全文。2.学习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学习策略】一、语义理解法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本诗以惊人的艺术夸张,丰富的想像力量和雄伟磅礴的气势,描绘出蜀地山川奇险壮丽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当时军阀割据局面的深刻忧虑。2.全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或全文的行文脉络是什么?)明确:全诗以“蜀道之难

2、,难于上青天”为主线贯穿始终,是全诗咏叹基调的重要体现。统观全诗,诗人的感叹思路是:先叹蜀道之高,再叹蜀道之险,最后感叹蜀地战祸之乱。这三叹分别渗透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的字里行间。3.开头用“噫吁 ,危乎高哉!”有什么作用?明确:“噫吁 ”三个字都是感叹词,是蜀地方言。“噫吁 ,危乎高哉!”这些感叹词的连接使用,是诗人在激情的冲动下随口吐出的,它包含着巨大充沛的感情力量,所以才能使人在这一声并没有多少具体描绘的惊呼中,感觉到蜀道的高峻、艰险,充分表现了诗人吐纳山川的宽广胸怀。4.“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句的用典有何用?明

3、确:这里诗人把我们引向了一个悠久迷茫的历史时间领域。一方面,从时间的悠远上加强了诗的感染力量;另一方面,经过这番渲染,激发起读者对蜀地情况的好奇心。有这样一个悠久遥远的历史岁月,而又长久与内地隔绝,从没有人去过的地方,那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景象呢?人们会从蜀地时间悠久的观念中,感觉到这是一个奇险幽深、神秘莫测的地方,并产生一种探求的欲望。5.“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句诗该如何理解?是否有迷信色彩?明确:秦蜀两地间本来只有鸟道而无人路,是古代的大力士用他们的双手搬倒了险恶的高山,杀死了凶猛的大蛇,才给我们打开了一条通道,消除了秦蜀两地长久隔绝的局面。诗

4、人对于壮士排山倒海的巨大力量及其壮烈牺牲的精神,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歌颂。这个神话故事的运用丝毫没有迷信色彩,而是有力地、令人信服地歌颂了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量。6.诗的第二自然段以对那位“君”——假定的友人劝阻“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开始,到对友人的质问“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结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极言蜀道的高,而在第二自然段又极言蜀道的险。这些具体的描绘,形象、生动地画出了山川的形态。但作者仍觉得不够到位,又用“劝阻”“质问”友人这种虚幻的笔法,从侧面烘托了自然景物的惊奇雄险。7.本诗的主旨在于表现蜀道

5、的惊险,但第二自然段写进“号古木”的“悲鸟”和“啼月夜”的“子规”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一自然段作者尽述蜀道的高不可攀,笔锋一转,劝朋友不要西游,因为这里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荒凉、凄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月夜”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使人闻而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8.“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政治远见?明确:诗人从蜀道的艰险想到了它在军事上的重要位置,并由此又想到了“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的可能发生的祸患。诗人对当时潜伏着的军阀割据严重危机的担心,表现了他敏锐的观

6、察力和政治远见以及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安全的深刻的忧虑,从而给这个歌颂雄伟奇险山川的诗篇,增添了一种发人深思的严肃的思想内容。9.“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全诗的主旨,为什么诗人要在最后写蜀地战祸一段?这样写和诗的寓意有什么关系?明确:从诗的内容看,此诗应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全诗极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意在为友人此去路途的艰险而担忧,“问君西游何时还”,人还未去却已问归期,诗人不忍友人离去,依依惜别之情自现。结尾一段写蜀地战祸之烈,意在告诫友人蜀地并非久留之地。而剑阁是蜀中要塞,由“蜀中之险甲于天下,而剑阁之险尤甲于蜀”可见。写剑阁之险引出蜀地

7、战祸,既是写蜀道之难的继续,也是惜别之情的升华。去蜀难,留蜀亦难,“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样的诗“风人之义”便显得水到渠成,自然而完满。二、结构总括法三、知识梳理法1.生字词注释噫吁 (yīxūxī):惊叹声。鱼凫(fú):远古蜀王名。石栈(zhàn):俗称“栈道”,在山崖上凿石架木而建成的通道。猱(náo):猿的一种,善攀援。扪参(ménshēn):扪,摸;参,星宿名。膺(yīnɡ):胸口。巉(chán)岩:高而险的山岩。飞湍(tuān):奔腾的急流。湍,急流。喧豗(huī):喧闹声。砯(pīnɡ):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嗟(jiē):叹惋之辞。崔嵬(cu

8、īwé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