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我与地坛 节选》教案2 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 节选》教案2 粤教版必修1

ID:29384636

大小:91.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 节选》教案2 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 节选》教案2 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 节选》教案2 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 节选》教案2 粤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 节选》教案2 粤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 节选》教案2 粤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与地坛我与地坛●教学目标1、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2、学习、借鉴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饱含感情、充满哲理的写作方法。3、体会作者截瘫后十五年来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真切感受,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教学重点寻找线索,把握文意,感悟由“死”到“生”的复杂情感,由此去解读文章的内涵。●教学难点地坛和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解开“我”、地坛、母亲三者的关系。●教学方法通过对全篇的感悟,引导学生分析、诵读和讨论相结合,在对全文的具体认识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第一课时导入:史铁生是当代文学史上很重要也很独特的一位作家,他1951年生于北京

2、,十六岁初中毕业,十八岁响应文革号召到陕西延安务农,在三年后因为积劳成疾而导致双腿瘫痪。他再也没有站起来的那一天正好是他二十一岁生日,二十一岁正是人生最美好的青春韶华,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龄,我们可以想到,一下子失去了希望,失去了曾经有的雄心壮志,史铁生是怎样的悲痛欲绝。他甚至长时间地想到了死。他是怎么样在生与死之间苦苦挣扎,又是怎样从死亡的阴影下坚强地走过来的,我们就来他的《我与地坛》中找寻答案。写作缘由:史铁生最早是写小说的,他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曾经获得一九八三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代表作还有《插队的故事》、《合欢树》、《奶奶的星星》、《务虚笔记》等,《我与地坛》

3、可以看作是他对散文的一次成功的客串,在写作十年之后,史铁生决心来一次自我解构,也就是对自己从前的写作历程作一个总结,同时也是为写下去,也就是活下寻找理由,于是就产生了《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有一万三千多字,共七章,从一九八九年五月开始写,到一九九零年一月改定,前后共约八个月。教学过程:指定学生朗读,辨正字音并且思考如下问题:一、在地坛,他呆了十五年,静思默想了十五年,他思考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二、为什么“园子荒芜但并不衰颓”?三、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四、史铁生有没有理解他的母亲?明确:一、(1)他思考了哪些问题?1、关于死的事,他的身体残废了,生命是不是就此结束了,是不是

4、就此一死了之?2、我为什么出生?3、我该怎样活?(2)这三个问题他解决了没有?他专心致志地想了好几年,最后终于弄明白了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原句::“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出生不是一件可以自己选择的事,既然出生了,就应该面对现实;死也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生命不该由自己提前终结,而是应该顺其自然。这个答案的得出虽然仍然不免消极,但这已经是史铁生所能超越的一个思想限度,对于一个身处像史铁生那样境况的人来说是很不容易的。拓展:

5、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可以说既是他潜心探索自己的灵魂的结果,又是园子里生生不息的生命的气息给他的启示?引至第二个问题:这座园子的整体特征是什么?“荒芜但并不衰败”。北京有九坛八庙,九坛指天坛、地坛、祈谷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在辛亥革命后的战乱年代,以及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遭受毁弃和疏于管理,地坛一度陷入荒芜:荒芜是可以理解的。那它身处荒芜并不衰颓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来看第五段的这一句:“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小昆虫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吗?昆虫没有意识,当然不会想这类问题。这是史铁

6、生心灵的折射,他觉得,它们作为生命的形态,小而且卑微,且身处在荒芜地不被人关注,和自己是一样的,不应该来到这个世上。但是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它们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展现出来的生命丰富多彩的美丽,使得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史铁生也一定感悟到了,自己虽然也如身处荒芜地坛的一草一木、小昆虫们身处逆境,但也是应该像它们一样,不能消极颓废,而是应该找到自己生命里的那一份亮色。我们能体会到史铁生那种近乎绝望的痛苦,特别是这一句“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把死看作是一种欢乐,一种解脱,这种感觉是常人难以理解但发生在残疾人身上却是自然而然的。张海迪在写给史铁生的一篇文章里说:“活着需要比面对死亡更大

7、的勇气”,说“我曾经设想过很多种我走后不让亲人和朋友们伤心难过的办法,我甚至将某些细节都设想好了。”对于残疾人来说,活下去有时候确实比面对死亡还要痛苦。史铁生最后在地坛的生命气息的帮助下想清楚了前两个问题,也就是应该活下去,去面对生活。但是第三个问题有没有解决?没有完全解决。“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怎样活着,怎样活得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