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我与地坛 节选》教案1 粤敎版必修1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 节选》教案1 粤敎版必修1

ID:29510828

大小:62.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 节选》教案1 粤敎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 节选》教案1 粤敎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 节选》教案1 粤敎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 节选》教案1 粤敎版必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 节选》教案1 粤敎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与地坛》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抓住关键句,品味揣摩作者深沉绵密而富有哲理意味的语言。二、熟读课文,解读作者对本文的哲理性思考,培养学生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三、通过学习,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养成珍惜自己眼前的拥有,学习体谅父母进而宽容待人的健康生活观。教学重点:地坛和母亲对我生命求索的启示,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与死”的思索。教学步骤: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放映背景音乐)导语:有这样一个人,从小生长在北京城,16岁时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毕业

2、,18岁时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主动去陕北农村插队落户,21岁时因积劳成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正是他的生日,他从此以后再也没能站立起来。曾有的年少轻狂,所有的豪情壮志一下子都成了海市蜃楼,他一度痛不欲生。后来,在母亲的奔走下进了街道的一家小厂,每天在那里画彩蛋。再后来,他成了一名作家,当他第一次获奖,他的健康的朋友们把他从轮椅上抬为他欢呼时,他一直倔强的昂着头,但委屈的泪水却忍不住流淌下来。这个人就是史铁生,今天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走出当时那痛不欲生的困境的。二、抓住关键,整体把握问:本文标题是《我与地坛》,但是

3、作者仅仅是写了我和地坛吗?还写了母亲。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找出第一句能把“我”、“地坛”、“母亲”三者联系在一起的句子。答:在第八自然段“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第一部分 我与地坛    1、问:他是“跑”到地坛去的吗?不是。那又是如何去的?他怎么了?(用课文的原句来回答)“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2、问:“独自”跑到地坛去。为什么“独自”去?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找出课文的句子来分析。“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4、。”写出了作者那时的孤独、颓废忧郁、痛苦自伤的心境。3、问:“总是”到地坛去。为什么“总是”到地坛去?(用课文原句来回答)“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作者到那里去是为了逃避,像个遇到伤害的鸵鸟一样想把自己藏起来。4、问:那么地坛的有什么特点让作者如此眷恋?5、问:哪些地方体现了地坛这一景物特点的?明确:第2、3、5自然段。6、听录音朗诵。考虑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是如何体现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这一特点的。?同学找出写“荒芜”的句子。并简要分析此处作者的语言。剥蚀了浮夸的琉璃  淡褪了炫耀的朱红坍

5、圮了一段段高墙  散落了玉砌雕栏四周的老柏树,到处的野草荒藤(幻灯片展示)同学找出写“不衰败”的句子;稍分析此处景物的特点。老柏树愈见苍幽野草荒藤自在坦荡蜂儿、蚂蚁、瓢虫自得其乐蝉蜕、露水、草木各显其美(幻灯片展示)7、这些景物给了作者什么启示?启示: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即生是一个不可辩驳的问题;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8、这个启示使作者的命运起到了什

6、么样的变化?“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变得不再那么可怕”。决定面对所遭遇的苦难打击,不再逃避、颓废和自伤,就是他“决定”活下来了。9、听这一段景物描写的录音,思考此段描写对作者思考“怎样活”的问题有何作用?石门中的落日将地上的坎坷映照得灿烂一群雨燕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苍黑的古柏没日没夜地镇静地站在那儿草木和泥土的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气味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的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幻灯片)——或永恒或坦然面对或勇敢抗争这些环境的永恒特点给作者思考“怎样活”提供了一种氛围和启示。所

7、以说我与地坛的关系十分密切,她让我在那里找回生存的勇气和决心。用课文的词语来说是有一种“宿命”的“缘分”。甚至可以说是作者的救命恩人,所以他“总是”要跑到地坛去。在我狂妄时,地坛在无言的等待我,在我痛苦自伤时,地坛在宽容地接纳了我,并毫无怨言的让我在那里思考了15年。(过渡)地坛的沧桑睿智、宽容接纳在某种程度上像一个人,谁?我们的母亲第二部分我与母亲作者说他“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那么就有几个问题要问同学们:1、作者以前的行为给母亲到底出了一个什么“难题”?2、母亲又是怎样对待这个“难

8、题”?3、可见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4、这样的母亲,母亲这种对待“难题”的方式又给了作者什么样的启示?(划出回答前三个问题的关键语句。)答:(1)“难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儿子的行为给母亲出了一个什么难以解决的矛盾?五个“知道”,“担心”,不仅仅是“担心”,还有“痛苦”、“惊恐”。(2)母亲没有退缩、没有消极的对待、更没有放弃,而是“承担”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