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1逍遥游(节选)(第一课时)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1逍遥游(节选)(第一课时)

ID:29385378

大小:81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1逍遥游(节选)(第一课时)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1逍遥游(节选)(第一课时)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1逍遥游(节选)(第一课时)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1逍遥游(节选)(第一课时)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1逍遥游(节选)(第一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1逍遥游(节选)●从容说课本文选自《庄子》,是《庄子》开宗明义的第一篇,无论思想、艺术都堪称《庄子》中的代表作品。逍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游:遨游,活动。“逍遥游”即不借助任何外力,也不受任何外力限制的自由自在的遨游。它旨在说明人应当脱弃一切外物的牵累,追求绝对自由。庄子认为,只有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本文节选部分,起笔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广大无穷的世界,通过讲述鲲化鹏徙南冥的神话传说,对比“野马”“尘埃”“蜩与学鸠”“斥”等,并引述了宋荣子、列御寇等神话传说,点出“小知不及大知”“小大辩”,无功无名以及破除自我中心,而与天地精神往来

2、的境界,阐述了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思想。他认为万物如有所待,就不能真正逍遥;只有毫无所待,才能逍遥自得。实际上是要人们一切任其自然,与万物混为一体,超脱现实,与世无争,摆脱世俗羁绊,从精神上获得自由。庄子的散文善借寓言说理。文章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如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再者文章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

3、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另外,文章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2.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德育目标1.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2.摈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4、●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3.讨论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讨论。●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及课文朗读带、多媒体●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庄子及《庄子》。2.在诵读基础上,疏通、研习第一自然段。3.引导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5、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节选)。(板书课题)二、解题1.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山东曹县)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境贫困,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粟而受到奚落,又以麻鞋布衣见魏王。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

6、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2.背景材料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

7、因。3.《庄子》简介《庄子》(也称《南华经》《南华真经》)一书,计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庄子》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在战国时代的丰富和发展,这两个方面都给了后世以深刻、巨大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他关于道的理论,为中华民族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作出了贡献;他关于逍遥、齐物的论述是对世俗观念、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