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1逍遥游(节选)(第三课时)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1逍遥游(节选)(第三课时)

ID:29385381

大小:69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1逍遥游(节选)(第三课时)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1逍遥游(节选)(第三课时)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1逍遥游(节选)(第三课时)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1逍遥游(节选)(第三课时)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1逍遥游(节选)(第三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2.初探对“逍遥之游”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第1题,学生自由口述,作一般检查。第2题,抽一至两名同学简析,然后教师评价、归纳、明确:《庄周家贫》是一则寓言,既体现了《庄子》以寓言见长的特点,又体现了庄子散文的又一特色:写得幽默、辛辣,表现了很高的讽刺艺术手腕。二、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1.学生根据自己找出的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简析文章的艺术特色。(解说:可以给学生作一些提示,如从比喻时选材的特点,夸张、拟人达到的效果等方面去分析,以避免学生无从下手。)2.学生分小组交流看法,统一意见,

2、然后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陈述本组的分析情况。3.教师点拨。①看奇特的描写。文中的描写奇妙莫测,运用了生动的寓言故事。如“大鹏徙南冥”的寓言,对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夸张描写,创造出了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无形中联系了普通人的生活经验,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象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象了。蜩与学鸠、斥的两则寓言故事,庄子则以拟人手法,寥寥数语,将其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一方面说明小虫小鸟局限于自己促狭的活动天地;另一方面也说明,它们和大鹏一样,也是自得其乐适性逍遥的。这几则寓言故事,善于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虚构出了神

3、奇莫测、叹为观止的故事,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形象。②探大胆的构思。文中的想象不仅体现在具体形象的描写上,更主要表现在整个文章的构思上,那“其翼若垂天之云”,其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鸟的雄伟,那“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的长寿,固然令人咋舌,但更令人神往的却是庄子用来说明观点的奇特的事物、奇特的境界和奇特的用意上。在庄子的笔下,鱼可以化而为鸟,冲天飞起;鸟可以自视甚高,互相嘲笑;人可以有俗人、至人、神人、圣人之分,他所想象的境界也是独一无二的,那“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境界,又有谁能创造得出呢?那种境界的人格化、具体化,使人明知其假,

4、宁信其真。庄子随心所欲想象出的物事、境界,并非空言诳人,而是其构思匠心的必然体现。他极写鹏之大、椿之寿,一则造成一种声势,一种氛围,引人入胜;二则形成一种对比,一种暗示——以鹏之大暗示人之小,以椿之长寿暗示人生之短暂。大鹏乘风而飞尚且要有所待,人生的不自由不言而喻。重负之下,立言、立功、立德、立名还有什么意义,争名夺利根本没有价值,而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无己”“无功”“无名”。③析隐蔽的情感。庄子看透了人间的沉浊肮脏,沉溺于纯洁无瑕的幻想王国中,否定了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世人,醉心于动物、植物与神仙的世界里。为此,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写虚的、空的、幻想的、非人世的事物,似

5、乎做到了“无己”,但是,在虚幻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那就是作者深深的苦闷,对人世间的绝望,追求逍遥却无法摆脱人生的羁绊。他把“至人”的境界写得那样不可企及,其实不正隐约露出他追求逍遥而不可得的苦恼、失望吗?他虽然提出“无己”,物我不分,却发自内心地认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由此可见他对智慧的重视,对生命的热爱。可见,这个一心要飞离人世的作者要否定的不是人生社会,而只是人生社会的黑暗和肮脏。4.师生共同归纳文章的艺术特色。①借用寓言说理,生动透彻。②想象奇特丰富,意境开阔。③构思大胆奇妙,叹为观止。三、初探对“逍遥之游”的理解1.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①学生各

6、抒己见,谈自己的看法。②教师在学生意见的表述后,加以深化。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但是,作者又义正辞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给学生思考、回答的时间,以便拓展学生的思维。)也许作者在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的形象里,正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什么苦情呢?我们不妨作出这样的比较想象:一只大鹏在茫茫北冥中冲天而起,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的翅膀张开了,怒而飞向“无何有之乡”;有所待的大鹏失败了,那么心灵呢?

7、有所求的心灵能在那污浊黑暗的广漠之野找到慰藉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2.什么是作者所谓的“逍遥游”呢?学生可以根据前面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从大鹏形象的探求中得到点启示;谈一谈自己的看法。3.教师评析:“逍遥游”如果望文生义地解释,就是自由自在地遨游。而读完全文后,大家不免会产生疑问,如何才是“自由自在地遨游”?怎样才能做到呢?下面从两个方面来浅析一下:①解“逍遥”之含义。“逍遥”二字旧作“消摇”,郭庆藩《庄子集释》引文云:“消摇者,调畅逸豫之意。夫至理内足,无时不适,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