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 第9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案

高考历史一轮 第9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案

ID:29387174

大小:1.45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2-19

高考历史一轮 第9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9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9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案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9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案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9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 第9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9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2012考纲解读】(1)通过分析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中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2)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3)加强纵比、横比。如与中国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比较。(4)注意启蒙运动提倡的“天赋人权”、“自然平等”、“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等原则有力地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对构建人文精神和和谐社会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重点知识梳理】一、文艺复兴的背景、矛头指向、人文主义的体现、影响【知识归纳】1、文艺复兴根本原因:14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资

2、产阶级为了追求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要求摧毁宗教神学压制人性的世界观,铲除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因为古代希腊和罗马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意大利有优秀的人才结构,所以文艺复兴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资本主义力量还处在较弱小的成长发展阶段,难以直接面对影响力很强大的宗教神学。2、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核心内容是:人文主义,矛头指向宗教神学世界观,批判宗教的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否定神性至上,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鼓励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符合资产阶级追求财富

3、、自由的精神。文学三杰、艺术三杰的作品和莎士比亚的戏剧都体现这点。3、过程和影响。文艺复兴14、15世纪首先在意大利开展,后逐步扩展到西欧的国家,如法国、英国,出现了莎士比亚等著名的戏剧家。它是欧洲近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提倡人性至上,否定神性至上,打破宗教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符合了资本主义的需要,也推动了近代欧洲的文学、艺术的发展,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追求现世幸福和冒险的精神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与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色彩、影响【知识归纳】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宗教改革是在宗教外衣掩

4、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地方后,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光探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随着教会迷信的打破,人们对教会的高压统治也越来越不满,最终导致了首先发生在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运动。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学说,反对教皇“因行称义”,宣称教徒只要内心悔罪灵魂就能得救。灵魂可以自救,不需神职人员,信仰的依据是《圣经》,《圣经》高于教会和教皇,每个教徒都可以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简化宗教仪式,废除教阶制度,否定教皇权威,但不否定宗教。2、宗教改革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色彩?罗马教皇宣扬“因行称义”,

5、把与上帝沟通、中介的权力交给教皇、主教等神职人员,教徒只有通过烦琐的宗教仪式包括购买赎罪券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主张依靠虔诚的信仰即可自救,不需要通过神职人员,强调个人与上帝的沟通权力,实际上就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身份和特权,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体现了个人的自主性和权力,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3、宗教改革的影响。从14世纪到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已经由简单的手工协作进入到手工工场的新阶段,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就必然要求挣脱封建制度和宗教束缚,于是出现了宗教改革。通过宗教改革,人们思想上解

6、除了禁锢,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并从思想上为人们接受新的政治制度打下基础。通过宗教改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迷信教廷,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包括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教会对人们的思想和社会政治经济的控制削弱。新教开始登上欧洲历史舞台,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重点提醒】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三、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在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知识归纳】薄伽

7、丘在其名著《十日谈》中,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体现了作者反对教会禁欲、高扬人性的思想。但丁的《神曲》充满着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谴责,对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的歌颂,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恩格斯称他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彼特拉克在《歌集》中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艺术大师们改变了中世纪绘画简单呆板的宗教风格,创造出具有

8、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把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方法结合起来。马丁·路德观点的核心是“因信称义”即“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否定教皇和教士的作用,容许个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