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注意点及易错点归纳 苏教版

高考数学注意点及易错点归纳 苏教版

ID:29390524

大小:611.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19

高考数学注意点及易错点归纳 苏教版_第1页
高考数学注意点及易错点归纳 苏教版_第2页
高考数学注意点及易错点归纳 苏教版_第3页
高考数学注意点及易错点归纳 苏教版_第4页
高考数学注意点及易错点归纳 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注意点及易错点归纳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注意点及易错点归纳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例:集合A={

2、},集合,若A∩B=,求的取值范围。解:∵集合A的代表元素为(不为)∴…①又∵元素的“互异性”∴…②结合①②知,2.整数集Z可以表示为,但不能表示为。3.当讨论时,不要忘了讨论的情况。4.集合S中A的补集是有限集,则集合A不一定是有限集。5.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6.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其子集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子集有个,非空真子集有个。7.8.9.10.在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中,对角线命题必同真同假

3、。11.,即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2.13.设集合代表条件,集合代表条件。若是的充分条件,则;又若是的必要条件,则。即小范围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此时,亦不要忘了讨论的情况。14.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不要混淆原命题的否命题和原命题的否定形式。15.注意命题是假命题,命题才是真命题。2.学会运用反证法或求解补集思想来解决难题。二.函数与导数1.对于映射,存在这样的性质: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2.函数三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3.在求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时,始

4、终坚持定义域优先原则,尤其判断函数奇偶性时,须检验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4.掌握已学过的所有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尤其要牢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中的限制条件。另外要注意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前的实系数只能为1。5.常用判断和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定义法(取值、作差、作商、判正负)、导数法。6.建议答题一律用区间表示范围(除非要求用不等式表示)。7.求函数单调性时,不要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或”。8.在做“实系数方程有实数解”类型的题目时,要注意到,如果题目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或

5、二次不等式,那么就要考虑二次项系数可能为零的情形。9.用换元法解题时,应先求解换元后参数的范围。10.求解复合函数定义域的一般方法:若已知的定义域为,其复合函数的定义域由不等式解出即可;若已知的定义域为,求的定义域相当于求在上的值域。11.函数为周期函数,若满足,则其周期为;若有两条对称轴即,,则的周期为。12.常用的函数图象变换:①②③④⑤⑥注: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⑦函数图象平移时:左加右减,上加下减⑧方程图形平移时:左加右减,上减下加1.反比例函数:推广为是中心的双曲线。2.对数换底公式:3.抽象函数的解法

6、(赋值法、结构变换法)例:解:先令,再令,……例:,证明是偶函数解:先令……4.解函数应用题时,不要忘了写“答:……”;做讨论类型综合题时,也不要忘了写“综上所述:……”。5.常用对数值:6.常用的函数变换:19.注意:例:20.函数中还须注意以下问题:①分母不为0;②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小于0;③对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④零指数幂的底数不等于零;……21.22.注意函数极大(小)值、最大(小)值的区别。23.注意导函数为0时,函数在该点有可能为拐点。故:是递增(减)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4.是极值点的充

7、分条件是点两侧导数异号,而不是其导函数为0。此外,函数不可导的点也可能是函数的极值点。25.可导奇函数的导函数为偶函数;可导偶函数的导函数为奇函数。26.若两个函数可导,则它们和、差、积、商必可导;若两个函数均不可导,则它们的和、差、积、商不一定不可导。27.牢记非常用函数的导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28.其他结论:①;②形如或两边同取自然对数,可转化求代数和形式。③无理函数或形如这类函数,如取自然对数之后可变形为,对两边求导可得。29.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的定义域为,则两定义域的关系为。三.数列与不

8、等式1.判断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的方法:①;②;③2.判断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的方法:①,即前后两项之比为非零常数②注i:注ii:仅当时,才有等比中项③3.3.非零常数列既为等差数列,也为等比数列。4.等差(比)数列中的重要性质:①若数列成等差数列(),则数列也成等差数列。②若数列成等比数列(),则数列也为等比数列。③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原公差的倍。④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成等比数列。⑤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则,⑥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则,,代入n到2n-1得到所求项数。5.常用公式:①;②③;④

9、⑤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6.注意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常见应用题。7.如何求数列的前n项和的最大项为第几项:①②注:同理可以求最小项。8.熟练运用“累加(乘)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倒序相加法”、“数学归纳法”。9.通项公式后不要忘了写上n的取值范围;注意有的数列,前几项与其它项的通项公式不同,这时需分段表示。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