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北师大版

ID:29400453

大小:65.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9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北师大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0课三国鼎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2)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洲等基础知识。二、能力目标(1)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2)识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学会利用地图讲述战争的经过。(3)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4)讨论“三国鼎立时期,为什么地区经济得到显著发展?”三、情感目标(1)明确曾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2)认识在三国鼎

2、立形成的过程中,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教学重点: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这两点即是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一是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二是展现了曹操个人的雄才大略。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刘备、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教师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

3、还历史的真实性,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个真实的完整的了解。板书设计一、曹操统一北方官渡之战(200年)——曹操战胜袁绍,基本统一北方二、三国鼎立1、赤壁大战(208年):孙刘战胜曹操,三国鼎立奠定2、形成时间建立者都城国号220年曹丕洛阳曹魏221年刘备成都蜀汉229年孙权建业孙吴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本课教学内容通过壮观的战争场面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通过众多的历史故事勾画出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应充分运用历史材料,突出教学的生动性和历史性。提问:“东汉末年全国出现了怎样的一种局面?”引导学生回忆:东汉衰败时有关官僚大

4、地主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地方割据的形势,进而导入“董卓之乱”之后呈现出军阀混战的混乱局面,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讲授新课)一、曹操统一北方面对军阀混战的局面,启发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从而认识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唯才是举”是曹操高人一筹和过人之处的所在。官渡之战既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战,又突出曹操以少胜多的灵活战术。使学生对曹操有个形象的了解。[资料]1、曹操的用人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曹操以其善于用人而知名。针对东汉以来征辟察举注重名节德行、家世声望造

5、成的负面效果,在他发布的几个“求贤令”中提出的用人标准非常大胆:“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木,其名举所知,勿有所遗”。曹操的这种用人思想,很切合“乱世”用人不拘一格的情势,说明他确实是一个识时务的俊杰。“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为曹操汇集了不少人才。他的一些主要将领,有的提拨于行伍之中(如于禁、乐进),有的来自于敌对者的阵营(如荀、郭嘉),有的甚至

6、发现于降军之中(如张辽、徐晃)。荀彧、郭嘉最初在袁绍手下,后因不堪忍受袁绍的刚愎自用、嫉贤妒能,便投到曹操麾下,深得曹操器重。曹操素闻荀攸大名,当他得到荀攸时,喜不自禁,甚至不无夸张地说,得一人比得一州之地还高兴。事实证明,曹操的胜利,特别是建安初年的诸多胜利都是同诸多谋臣共同谋划而取得的,其中如荀彧、郭嘉、荀攸等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曹操的用人也有两面性——既爱才又忌才的特点是非常突出的。能用者,诚待而用;不为我用或不欲用者,虚以宽容,待机或黜或杀。他出于功利目的,虚怀待人,不吝爵赏,使许多人,不管是归投名贤,还

7、是征召入朝的地方官员或乡隐俊士,都甘为其用。大批能人贤士聚其周围,是其谋取大业的人才资本。随着政局的日趋稳定,曹操威望日高,权力日大,自负之心日长,其用人特点的负面性日益突出。迫荀自杀、忌杀孔融、疑杀崔琰便是最好的明证。孔融因为责怪曹操“横杀无辜”,且时常恃其才望,对曹操“多侮慢之辞”,被曹操以莫须有的“大逆”论处,杀孔融及其妻、子。崔琰也是当时名士,因为对曹操不满,被诬告为“腹诽心谤”,关进监狱,后被罚为徒隶,继而赐死。2、官渡之战建安五年(200年),袁绍率军十万南下,曹操兵少粮缺,只两三万军力可与袁军对抗。因此

8、,当时曹操军中许多人都对战胜袁绍信心不足。曹操谋士苟或、郭嘉分析局势,认为袁绍虽然人多势众,但他为人刚愎自用,治军不严,而且心胸狭窄,遇事优柔寡断,军队战斗力不强;而曹军方面则士气旺盛,上下一心,袁军的短处恰恰是曹军的长处。为此,曹操激励众将士兵,誓与袁军决一死战。在战争中,曹操充分发挥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采取了声东击西、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