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名师教案2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名师教案2 浙教版

ID:29404133

大小:82.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9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名师教案2 浙教版_第1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名师教案2 浙教版_第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名师教案2 浙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名师教案2 浙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相反的折射情况;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过程方法通过实验归纳出折射光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及它们的转变关系。培养学生探索科学规律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体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教学难点作光路图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探究分析、归纳辅以多媒体教具碗、适量的水、筷子一根、全反射演示器(或光的折射演示器)学生课前准备预做图1——4

2、3光的折射实验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运用折射规律解释现象,学生会有一定困难。教师应注意示范引导,边画光路图边分析解释。应强调:人眼看到物体是该物体射出的光进入人眼,而且人眼的生理功能只能感觉光是沿直线进入人眼的。教学程序(一)通过介绍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创设情景,反映问题,引入课题:⑴放在水中的汤勺有何不同?为什么?⑵给装有硬币的烧杯加水,随着水面的升高,硬币位置有何变化?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找出原因: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进而引入光的折射现象。(二)新课教学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

3、折射。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介绍折射光线,折射角。1.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针对这些现象提问:光在折射过程中有无规律可遵循的呢?①请学生大胆猜想。②教师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讨论几个小问题: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有何特点?Ⅱ.增大入射角,折射角有何改变呢?Ⅲ.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演示时,在入射点处垂直水面插入一细木棒作法线。学生看到光在水面处改变方向继续在水中传播。教师讲述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折射光路图。接着

4、讲述什么是折射光线、折射角。同时强调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界面的夹角。2.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通过以上观察、分析与研究,探索出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Ⅰ.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总是分居在法线两侧,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增大。Ⅱ.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改变光源的位置,由水中沿原来的折射光线斜射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演示实验,研究光的折射情况:①教师

5、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课本上的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情况及垂直入射的情况。让学生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改变入射角再做一次。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线垂直水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零,即方向不改变。(板书)教师补充讲述,如果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水晶等一些透明介质中时,情况和上述相同。②再演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和垂直射入空气时的折射情况。先让学生小结,然后教师再给出结论,并板书。比较①、②的情况。教师指出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4. 以相同的入射角,使光分

6、别从空气斜射入水与玻璃中,比较折射角大小,说明了什么?说明: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同。5.举例应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分析课本图所示的现象。画出光路图,教师解释池底变浅的原因。强调:人看到池底是因为池底射出的光经过折射后进入人眼。人眼的生理功能只能感觉光是沿直线射来的。所以池底好像抬高了,也就是变浅了。需要指出:人们看到池底的A′点是A点的虚像。回顾本课开始同学们观察到的第一个现象:碗底加水后变浅。其道理和上述一样。(三)课堂练习1、渔夫叉鱼时,位置偏上还是偏下,为什么?(组织学生交流辩论,探索答案) 2.让

7、学生课内完成课文后的练习。请学生自己回答、订正。3.组织学生讨论筷子向上弯折的道理,最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图解释。(四)小结本课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光的折射现象、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及应用它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五)作业:作业本P10(六)、拓展资料海市蜃楼夏天,在平静无风的海面上,向远方望去,有时能看到山峰、船舶、楼台、亭阁、集市、庙宇等出现在远方的空中。古人不明白产生这种景象的原因,对它作了不科学的解释,认为是海中蛟龙(即蜃)吐出的气结成的,因而叫做“海市蜃楼”,也叫蜃景。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分布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

8、生全反射而产生的。夏天,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比上层低,密度比上层大,折射率也比上层大。我们可以把海面上的空气看作是由折射率不同的许多水平气层组成的。远处的山峰、船舶、楼房、人等发出的光线射向空中时,由于不断被折射,越来越偏离法线方向,进入上层空气的光线入射角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