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感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感教案 新人教版

ID:29408157

大小:80.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9

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感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感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感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感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感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感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夏感教材分析《夏感》主要写的是作者对夏天的感悟。作者写夏,不做无病之呻吟,而是以具体生动细腻的笔触尽情描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本文,应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之上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强与文本的对话。要通过联想与想象,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真切感受夏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能力目标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掌握生动的词汇。2.通读品味,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夏天的

2、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重难点1.诵读、品评优美语句的含意及表达效果。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突破方法: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可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赏析语言。先通过自由阅读和情境朗读,从文中找出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捕捉灵感,加深体验,然后再反馈讨论结果,相信学生的发言会异彩纷呈。让学生通过整体阅读来把握文章的中心段和中心句,从而抓住写景的特征,再从文中寻找能够凸显这一特征的景物和语句,让学生在仔细的品读中体会景物与特征之间的表里关系。教学方法1.大声朗读法: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

3、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2.联想想象法:课文写夏,不是抽象地概述,而是具体生动地描写。所以应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进人课文情境中。每个学生对“夏天”“夏季景物”都有自己的感受,应把这种感受迁移到课文中来,让文中景物、情境在学生的心中“活”起来。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班德瑞的音乐《寂静之音))(可在百度上搜索),然后请同学们看四季图,说说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提示: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内涵,春有春的风情,夏有夏的韵律,秋有秋的色彩,冬有冬的个性。每个人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悟)在当

4、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梁衡先生的散文《夏感》,看看梁衡先生对夏天有着怎样一种情感。(设计意图:利用课前放一段音乐可以使学生有进人夏天的感觉。调动他们对四季尤其是夏天的兴趣)二、走近作者1.作者介绍梁衡(1946一),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上发表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学》《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

5、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人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等。2.写作背景梁衡先生笔端的《夏感》写的是他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多年驻在黄河流域所亲密接触的夏。这凝重厚实的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润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所以,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观照物,就不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在,而且也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形而上的寓意在。三、整体感知1.正音正字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文章,画出不会读的字词和不懂的、有疑问的语句,并进行认真的思考,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实在无

6、法解决的与就近的同学讨论解决。芋芋(qiānqiān)黛色(dài)磅礴(pāngbó)甸甸(púfú)迸发(bèng)澹澹(dàndèn)2.朗读课文老师提醒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作者对夏天的热爱之情、夏天节奏的急促,要读出感情。设计意图:好的文章是靠读出来的,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诵才能在课文中获得语言的美感,与作者思想达成共鸣,体会到作者对夏天的种种独特感受。多读,自然也能把握到作者对夏天的热爱之情和夏天急促的节奏。3.理清文章层次(1)给文章分段,并概括各段段意。全文共五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第二部分(第2一4段):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

7、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第三部分(第5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2)这几部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明确:总——分——总(首段总领全文,末段总结上文)。四、研读课文1.齐读第1段,思考问题:(1)第1段中哪几个词写出了夏天的特点?-明确:紧张,热烈,急促(板书)。(2)从全文看,第1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明确:总领全文。2.指名学生朗读第2段,思考问题:(l)第2段中哪一个词语紧扣住了第1段中的“热烈”一词?明确:“沸腾”。(2)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季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