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竹影》教学实践报告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竹影》教学实践报告 人教新课标版

ID:29410009

大小:75.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9

七年级语文下册《竹影》教学实践报告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竹影》教学实践报告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竹影》教学实践报告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竹影》教学实践报告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竹影》教学实践报告《竹影》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画竹影以及听父亲讲解中国画的知识。在文中丰子恺先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儿时的一段美好记忆,表现了天真浪漫的童真童趣,饱含了对父亲谆谆教导、平等民主、关注孩子和谐发展的教育方式理念的感激之情。怎样上出语文味来?这是我拿到教材首先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生动美点品读细读上,从品味写景美点,品味童心童趣,品味父亲的形象三个方面作深入文本的细读,通过指导,希望学生能学习到解读文本的一些方法和途径。同时我一直在想,这样一篇极具艺术美感的文章怎样才

2、能呈现出它的美来,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能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进行诗意地设计。开头师生合作完成“竹影”的导入,意在创设一种诗意浪漫的氛围,激发孩子的兴趣,同时更好地理解标题的美。中间用“感受美,抚月弄竹”“解读美,心蕴芳华”和孩子们一起的品读文中的美点。最后用“创造美,学以致用”来提升孩子的审美素养,更好地理解理解艺术和美往往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但又高于生活。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平凡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少感受美的心,缺少创新。芳华于诗,酝情于曲。上课时间是9月9日,9月12日就是中秋节,我带着孩子们一起描画、寻找、品味、描写竹影,在富有情趣的活动

3、中,在美妙音乐的熏陶下,在孩子们稚嫩纯真的文字下一起感受月影之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这节课就又有了特别的意味,说不定会让学生记忆一生,感动一生。一、实践过程【教学目标】:1、通过品味生动形象的描写,感受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2、理解父亲的谆谆引导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教学重点】:1、2【教学难点】:1、通过品味生动形象的描写,感受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2、理解艺术和美往往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但又高于生活。并能创造性地用诗文描绘心中的竹影。【学习方法】:品读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情境联想法等(一)、画“竹”影导入:1、师生互动游戏活动:教师用

4、大毛笔蘸水在黑板写“个”字,让学生描绘“个”的影子,就成了“竹”影。可以从题目的“竹影”入手,由此展开,让学生在感受“竹影”的用意时,初步体会游戏中蕴含的艺术美。2、丰子恺先生的情况,哪一位同学能帮老师简要介绍一下。学生介绍,教师补充(二)、寻找美,整体感知:根据学案,学生寻读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以竹影为线索,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画竹影以及与爸爸讲解中国画的知识。看→画→评→听→悟(三)、感受美,抚月弄竹:朦胧的月光,婆娑的竹影牵动了孩子们天真浪漫的心,你感受到美了吗?1.请同学们再细细品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写景句子并进行赏析。(四人小组活动,引导

5、学生从两方面去品读课文:1、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2、课文中富有童趣的活动)2.过渡:清风明月的夜晚多么美好,竹叶萧萧的声音又是多么好听!竹影斑斑驳驳,朦朦胧胧,摇曳生姿,孩子们的心也随之荡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孩子们活泼好动的性格?为什么?(学生小组活动,质疑释疑)教师小结: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我们一起来小结赏析的注意点。(领悟学法:抓关键字词找修辞手法现各自特点品其中童趣)小结:我们要像孩子们有丰富的想象力,有细致的观察力,还应有好奇心。(四)、解读美,心蕴芳华预设:读到这里,同学们难道就没有好奇之处吗?一点问题都没有?(如前面四段描写很美,为什么后面

6、要写那么多的对话?)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提问过渡:我想起来了《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孩子们已经走到了艺术殿堂的门口,这时能缺少父亲这样的人吗?讨论1:你是如何理解“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孩子们对于父亲的教导能理解吗?“父亲“形象:谆谆教导,平等民主,尊重孩子并关注孩子的和谐发展,他也有一颗不老的“童心”,是独具匠心的艺术启蒙人。丰子恺曾借八指头陀的一首诗表达他的这种深情:“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  “父亲”的生活原型——“丰子恺”本人,(参阅丰子恺《少年

7、美术故事》)讨论2:你怎样看待游戏与艺术的关系?(结合开头“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和结尾“那些竹叶的方向……一种活的神气)游戏→创新→“美”→艺术依样画葫芦→选择和布局→画意(美的姿态,活的神气)小结: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它往往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但又高于生活。总结:标题“竹影”的美。(和开头的设计相呼应,再次感悟创造的艺术美)(五)、创造美,学以致用假如现在站在竹丛前的人是你。绿、红、黑、黄……眼前摆着无数颜料,你会选哪一种颜料?你会把竹画成什么样?你能创造性地用诗文或绘画的方式描绘心中的竹影吗?(播放背景乐,创设情境。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