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脱身妙计 2教案 语文a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脱身妙计 2教案 语文a版

ID:29418970

大小:67.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9

三年级语文上册 脱身妙计 2教案 语文a版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脱身妙计 2教案 语文a版_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脱身妙计 2教案 语文a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 脱身妙计 2教案 语文a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脱身妙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2个字,会写6个字,积累词语。 情感目标:学会默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思考,明白印度鸟用什么计谋脱身,重返蓝天。从而感悟:遇到困难时,只要肯开动脑筋,用智慧就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全文。教学重点:明白印度鸟使用的脱身妙计。教学准备:小黑板、字卡、挂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说《三国》,论计谋。  我们都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熟读兵书,足智多谋。你们知道他的哪些计谋呢?(空城计、离间计、调虎离山计、苦肉计……)  二、引入课题,审题。  1.都说人是最聪明的,可是有一种名叫印度鸟的动物竟然也会

2、使用计谋,也会使用脱身妙计。(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审清题意。(构思非常新颖独特,能摆脱束缚得到自由的好计策。脱身,抽身,摆脱束缚。)  三、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顺,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不动嘴唇,不出声,不指读,读懂),思考:印度鸟是用什么妙计脱身的?  3.反复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和句子,交流有难度的生字词。标记存在疑问的地方。  四、检查反馈。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故事讲了一个印度鸟的同伴,为了帮助印度鸟重新飞向蓝天,急中生智,想出了一条脱身妙计:印度鸟装作伤心而死麻痹商人,最终重获自由。  2.你知

3、道印度鸟是用什么计谋脱身的?(印度鸟请商人给它的朋友带口信,说自己失去了自由,很苦。商人带到口信后,它的同伴装作伤心而死。当商人回到家乡把这件事告诉印度鸟后,聪明的印度鸟也装死栽倒在笼子里,骗过了商人,重获自由。)师小结:用两个字概括印度鸟所使用的脱身妙计——诈死(装死)。  3.出示小黑板认读:类、愣。(通过口头组词加深理解和记忆。)  4.出示字卡学习6个会写字。重点指导:  临:左边不要写成“忄”。  类:上下结构,上面的米字最后一笔是点。  五、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授。  

4、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印度鸟使用的是诈死这条妙计麻痹商人,从而脱身获得自由。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1课《脱身妙计》,看看这条计谋妙在何处?(用着重号标记“妙”字。)  二、精读课文,体会计谋之“妙”。  (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带什么对我并不重要,我只希望你现在把我放走。”印度鸟说。“那可不行!你是我花钱买来的,我怎么能放你走?”——直接提出获得自由的要求遭到拒绝。注意读出不容商量的口吻。  2.“那——”印度鸟低头想了想说,“请你给我的亲朋好友带个口信吧,就说我被关在笼子里,没有自由,很苦很苦。”——可怜巴巴地提出非常简单的要求,让商人满口应承。实际是印度鸟在向同

5、类求救。让同类帮助想方法。注意读出伤心、可怜、无可奈何的语气。  3.朗读并比较。  一只鸟从树上掉下来,商人没想到鸟儿也这么重感情。  一只鸟儿听了以后,噗的一声从树上掉了下来,一动也不动了。商人一愣,想不到鸟儿也像人一样,这么重感情啊!  (下面一句的描写细致具体,尤其是加上“噗”这个象声词,以及“一动不动”这个词语,写出了小鸟难过而死的情景,显得真实感人。商人看到这个情景一愣:他没有想到会是这种结果,所以被鸟儿之间的感情感动了。)  4.“你说什么?那个摔死的可能是我的妈妈。”印度鸟说完,也一头栽倒在笼子里,再也不动弹了。(读“也”“再”语气要稍重。)——印度鸟运用母子情深进一

6、步麻痹商人,并且聪明地用上了同伴教授的方法:栽倒,不动弹。最后商人打开笼子,鸟儿飞走。  (二)综合体会计谋的“妙”处所在。(借用亲情、配合默契、诈死逼真、机智灵敏,让商人充当计谋的传递人从而容易被麻痹等。)  (三)讨论:你喜欢印度鸟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三、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印度鸟获得自由的心情。  2.想象印度鸟飞向蓝天后的生活。  3.谈谈读完这个故事后的感想。(可引导学生从环保和困苦中自救两方面谈感想。)  四、自选课后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办一份保护鸟类的手抄报或写数条保护鸟类的宣传标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