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高考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高考

ID:29435920

大小:5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9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高考_第1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高考_第2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高考_第3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高考_第4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高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高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高考复习备考策略新课程、新教材、新考试模式需要新观念,我们历史教师更应当直面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去寻找新的教学理念,去寻找符合高考模式的新方法和新视觉,精心做好备考复习教学。其实,复习教学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是看它的效率和质量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的复习备考策略。一、明确新课标要求与课改思想,做到有的放矢新课标和课改思想的出现必然要引起高考命题的相应变化,复习备考时要高度重视,认真领会,做到有的放矢。以课标要求为准绳,重新组织教材的结构,以新的视觉和理念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如以往中国近代史专题的复习,习惯从屈辱史、

2、抗争史和探索史三条线索出发,按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史三部分展开,但近几年命题都以“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的有关内容为重点,即体现文明史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们可将此条线索分解为三个专题:政治现代化—民主化历程,经济近代化—工业化的历程,思想近现代化—西学东渐的历程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发展历程,并与世界资本主义的近现代化联系比较。这样就重新整合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二、抓“三考”,进一步把握复习教学的方向研究.“三考”即考试说明、考点、高考题。抓“三考”就是抓师生对考试说明、考点、高考题的重视程度、研究程度和运用程度。实践证明,抓好“三考”

3、可进一步增强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把握复习教学的正确方向,少做无用功,提高复习效果。《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是指导考试设计、实施备考的总纲,是师生复习的指南。因此,我们要专门抽出时间来进行研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思考。1、《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高考试题我们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讨论:(1)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的关系比较;(2)考试说明的组成;(3)考试说明与高考试题(又分为知识点和考点与高考试题、题型示例与高考试题)(见附表1、2)。通过分析、研究及考点在高考试题中的具体体现和考试中三个层次要求的试题的具体模式,进一步明确高考复习的内容,严守考

4、试说明中的考点。.   表12000--2005年广东卷知识板块系列内容结构比较内容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分值百分比分值百分比分值百分比分值百分比分值百分比分值百分比中国古代史3926%4026.7%4026.7%3825.3%3523.3%3624%中国近现代史6040%6040%5939.3%5939.3%6543.3%6442.7%世界近现代史5l34%5033.3%5134%5335.3%5033.3%5033.3%研究.表22000—2005年广东历史试卷主观题对比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古代史①战

5、国西汉的重农抑商②水稻的发展及原因①人口迁移的三种方式②北宋的治国策略①秦汉税负与社会安定②两宋外贸发达原因①贞观之治的原因②明中后期的社会生活①商鞅变法措施、影响②唐都长安、宋都东京的商业繁荣状况①唐代经济发展状况。②宋朝王安石变法近现代史①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党派主张变化②八大后主要矛盾变化①荣氏家族的民族企业②建国初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①教育近代化比较②建国初政治、经济的变革①中国近代化历程②民族区域自治政策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②建国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作用①对民主共和思想认识思想近代化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三个路线世界史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原因途径②

6、二战后美欧经济关系①法国启蒙文学(费加罗的婚礼)②英法绥靖政策①拿破仑战争与一战对比②欧共体演进及原因①日本大陆政策②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历程①19世纪中意大利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原因②美国加入国联的争论①英国的经济政策“重商主义”②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及作用2、题型示例简析分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来学习研究保留试题和增强试题的知识内容和要求的层次,研究命题思路,掌握答题要点与方法,结合当年高考试题,注意高考命题的走向。3、能力的要求与培养研究.以近年来试题为例,将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材料处理能力,历史阐释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各种能力进行逐条分解,讨论

7、每个能力要求,已考哪些知识点,还可能考什么知识点,讨论典型知识点在能力考查中的生长点等。这样将考试说明、考点、高考题结合起来分析、研究,进一步强化教师重视“三考”的意识,有利于在高考复习中指导学生加强应用。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不仅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更要用一定的时间向学生讲明意义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对照,使学生即时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作好迎考准备,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三、把握主体内容,夯实基础,加强网络化、结构化教学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或问史实,或问重要表现,或问特点,或问共同点;备选项或是课文的原话,或是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